從“獨唱”到“合唱” 她在國門傳播中國好聲音

“各位游客大家好,現在大家看到的是第一篇章——中華文化。”3月27日,古麗亞·努日不拉提像往常一樣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今年3月3日,霍爾果斯新疆形象展示平台(中華文化體驗館)開館,27歲的古麗亞成為這裡的一名講解員。她也是霍爾果斯“國門百姓宣講隊”的組建者、《國門故事聽我說》的創辦者。
大學主修化學專業的古麗亞,最初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材料工程師。畢業回到家鄉后,她成了一名基層宣講員,決定用自己在大學期間積累的宣講經驗,做黨的惠民政策傳播者。
“我發現老百姓對住房、就業等方面的政策需求比較多,就整理了百余條相關政策及解讀,用群眾易於接受的形式宣講,收到了良好效果。”古麗亞說。
“一個人的能力有限,要讓各族群眾了解更多黨的好政策,就需要更多宣講力量。”為突破宣講在廣度和深度上的局限性,真正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古麗亞通過霍爾果斯好地方、霍爾果斯雲平台及線下組織等多元途徑,招募30多名各領域宣講愛好者,組建“國門百姓宣講隊”,創辦線上理論宣講欄目《國門故事聽我說》,將“獨唱”變為“合唱”。依托“國門宣講”品牌,打造“一元多級”宣講矩陣,培育了“絲路新聲”“馬背宣講”“田園之聲”等40多個導向正確、鮮活生動的理論宣講子品牌,讓理論宣講從原本的“單兵作戰”轉變為“集體作戰”。
“要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必須深入群眾之間、走進群眾心裡,從小事出發,與群眾產生共鳴。”古麗亞說。
近年來,“國門百姓宣講隊”依托“國門宣講”特色品牌,開展各類宣講活動2000余場次,覆蓋群眾超10萬人。
古麗亞還主動承擔起企業的理論宣講任務,撰寫了面向企業的宣講稿件20余篇,制作發布“青年干部對黨說”“五免五減由我講”等微視頻30多條。創新摸索出理論宣講對象化、分眾化模式,打造了面向生產一線工人的“5分鐘微宣講”、針對企業職工的“15分鐘微黨課”宣講品牌,並定期組織政治素質好、理論水平高的青年職工、女職工、模范職工組成“流動巴士宣講隊”,深入生產一線開展各類宣講活動200多場次,覆蓋職工2萬余人。
“我要給中外游客講述不斷傳承發展的中華傳統文化,讓更多中國故事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古麗亞說。(王新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