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新疆推進兵地融合的多重深意

2025年03月28日10:24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3月24日,新疆和兵團首次聯合召開新疆民政會議,僅僅兩天前,新疆和兵團還共同舉行了全疆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

細細數來,從去年開始,新疆科技、政法、教育、宣傳等多個領域的重要工作會議,都採取了兵地合開方式,統一部署任務,統一推進工作。

兵地融合發展是黨中央從戰略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這是立足戰略全局、順應發展大勢的必然選擇,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與歷史意義。

維護社會穩定與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新疆地處祖國西北邊陲,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兵地融合發展能夠有效整合兵團與地方的維穩力量。

例如在一些邊境地區,兵團的邊境團場與地方的鄉鎮攜手加強邊境管控,聯合開展巡邏防控,有效維護了邊境地區的安全穩定,為新疆的長治久安筑牢堅實防線。

穩定的社會環境是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前提,兵地合力構建的穩定格局,為新疆吸引投資、發展產業、促進交流創造了有利條件,讓各族人民能夠在和平、安寧的環境中追求幸福生活。

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新疆擁有豐富的能源資源、特色農業資源和旅游資源,兵團與地方在經濟發展上各具優勢。

農業現代化、工業規模化方面,兵團成果顯著﹔市場資源、產業配套等方面,地方獨具特色。通過兵地融合,能夠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協同發展。

比如在能源資源領域,兵地合資組建油氣勘探開發公司,共同推進哈密、准東、南疆環塔裡木3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建設﹔

農業方面,兵團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與地方的土地資源相結合,推動特色農產品種植、加工的一體化發展,提升農業附加值﹔

旅游領域,自治區和兵團不斷拓展兵地旅游融合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在共同編制旅游發展規劃、共同打造旅游精品線路和品牌、構建兵地一體化旅游公共服務等方面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共同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繁榮發展,擦亮“新疆是個好地方”金字招牌﹔

園區打造方面,阿克蘇阿拉爾國家高新區建設期間,兵地雙方在政策制定、平台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緊密協作,實現了優勢互補,增強了區域產業的競爭力,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經濟增長,為新疆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了強大動力。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必要手段

新疆地域遼闊,不同地區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兵地之間越是加強融合、深度嵌入、優勢互補,越能凝聚合力,發揮協同效應,讓發展的節奏更密集、行動更協調。

兵團白楊市的布局建設,便是其中一個極具代表性的范例。自去年起,自治區黨委積極推動新獲批設立的白楊市與塔城市進行一體規劃建設,促進二者深度嵌入發展。白楊市在選址時緊鄰塔城市,雙方堅持兵地基礎設施建設“一張網”“一張圖”,改變了往昔兵地城市界限清晰、各自獨立建設的局面。如今,無論是市政建設、園區建設,還是在對外開放方面,白楊市與塔城市都呈現出高度融合態勢,開創兵地聯動一體發展新境界。

在全疆的更多地方,兵地共同推進交通、水利、電力等重大項目的一體建設,改善區域發展條件。如兵團第十二師打通多條斷頭路,與烏魯木齊市、昌吉市路網全面對接,實現了兵地跨區域互聯互通﹔連接十二師和昌吉市的頭屯河三坪大橋、五一大橋的建成通車,使烏昌地區與十二師邁入融合發展新階段。

兵地還共享就業、教育、醫療等資源,縮小城鄉、區域之間的公共服務差距,讓民生福祉有深度更有溫度。

通過兵地融合,實現了區域內資源、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推動新疆整體發展水平的提升。

增進民族團結與文化交融的有效舉措

兵地協同發展,不僅是經濟、民生層面的互惠互補。頭頂一片藍天,共處一方熱土,兵地各族群眾長期共居共學、共事共樂,進一步促進了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增進彼此的了解與信任。

當前,兵地文化交流日益頻繁,雙方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百姓大舞台等陣地,與周邊縣市、鄉鎮、團場聯合開展文藝演出等文化交流活動,促進文化資源共享,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日常生活中,兵地各族群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良好氛圍,為新疆發展凝聚了強大精神力量。

兵地融合,是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重要舉措,對促進經濟繁榮、民族團結、文化交流以及區域協調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兵地融合必將釋放出更大的發展活力,為新疆的美好未來奠定堅實基礎。(劉翔)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