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腳下鍛造“礦山鐵軍”

三月的塔什店礦區內,寒風裹挾著沙塵掠過戈壁灘,新疆金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屬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兵團隊的訓練場上卻熱浪蒸騰。隊員們身著橘紅色搶險服,在模擬仿真演練巷道中穿梭如電,沉重的救援裝備與臉龐的汗珠共同勾勒出當代礦山衛士的堅毅輪廓。
隊員們進入模擬仿真演練巷道進行訓練。
這支礦山救援隊於1976年4月建隊,2012年正式成為國家(區域)礦山應急救援兵團隊,2017年更名為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兵團隊,主要承擔著兵團和南疆地區的礦山災害事故應急救援任務。
建隊初期,隊內隻有7名救護隊員,發展到目前已有56名救護隊員。這支隊伍積極參加事故災害救援,近幾年參與鐵門關市交通運輸事故、工業園區火災災害等搶險救援任務13起,礦井一般事故救援任務52起,參與預防性安全檢查300余次,成為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中的重要戰略支點。
“井下礦區一旦發生事故便是凶險萬分,平時訓練不到位,自己的安全都無法保障,救人更是無從談起。”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兵團隊一小隊副小隊長李賢福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老隊員,曾多次參加過救援搶險任務,對於日常的訓練任務和理論學習,他不僅認真勤懇以身作則,更是嚴格要求隊員,為的就是每次任務都能帶著大家平安歸來,他說:“所有課目必須合格,所有裝備必須操作熟練,誰也不能落下。”
隊員在模擬仿真演練巷道內檢查模擬救災現場環境。
礦山救援是一項技術性工作,不僅要扎實掌握理論知識,還要熟練運用救護技能。在駐地,無論刮風下雨,都能看到救護隊員們忙碌訓練的身影,每位隊員要完成業務理論、綜合體能、一般技術操作、儀器保養、儀器席位操作等10余個實戰化訓練課目。
隊員們正在進行服裝、頭盔穿戴的合規檢查。
為建設一支裝備精良、技術精湛、訓練有素、關鍵時刻“聞警即到,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礦山應急救援隊,近兩年,隊伍不斷精進裝備、完善訓練設施、加強技能訓練,提高應急救援能力,確保礦山企業安全生產。
航拍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兵團隊駐地。
副隊長賀敬說:“救援隊近兩年投入了4000多萬元用於採購新的救援裝備和建設模擬仿真演練巷道,為隊員們提供更加貼近實戰的訓練場所和更加高端的救援設備,既是為了提升救援隊的應急救援能力,也是為進一步保障隊員的生命安全。”
據了解,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兵團隊新採購通訊指揮車、發電照明車、破拆裝備、檢測儀器、大型救援鑽機水平救生通道救援裝備等170多台(套),同時,建設完善模擬仿真演練巷道,為救援隊提供了集安全培訓、教學實踐、設備測試和實戰演練為一體的模擬訓練系統,真正實現“訓練即實戰”。
隊員安雄杰說:“平時在模擬巷道內的演練增強了我們的作戰經驗,方便我們在真正執行救援任務時更加准確、高效地實施救援。”
“我們每周至少舉行一次模擬巷道訓練,通過模擬演練,我們能更加熟悉井下巷道的布局、結構和工作環境,了解各類安全隱患及應對方法,增強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理能力,減少實際工作中的事故發生。”李賢福說。
當夕陽為天山披上金甲,訓練場上的身影依然挺拔如鬆。這支天山腳下的“礦山鐵軍”扛起應急救援職責,苦練救援本領,創新提升戰斗能力,守護著周邊礦山的安全,他們既是礦山災害中的“逆行者”,也是礦工兄弟的“守護神”。(張曼璐 李嘉成 魏承億 許克 師艷麗)
來源: 兵團第二師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