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黨委常委、昌吉市委書記李長江:聚力“強州府” 擘畫新篇章

2月28日,昌吉市特變電工智能電氣有限責任公司數字化干式變壓器生產車間,工作人員在生產線上作業。 何龍攝
昌吉市濱湖河景觀帶碧水藍天、綠意盎然(2024年9月8日攝)。何龍攝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規劃謀劃之年,站在這一重要歷史節點,新疆昌吉市如何作為?
“作為昌吉回族自治州的重要門戶和窗口,2025年昌吉市要聚力‘強州府’戰略,立足百萬人口規模預期,加強城市頂層規劃設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擘畫高質量發展的壯麗畫卷。”昌吉回族自治州黨委常委、昌吉市委書記李長江表示。
李長江說,2025年,昌吉市將深度做好“城、河、文、產、民”五篇文章,培育壯大現代物流、金融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會展、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社區服務“七大主導產業”,聚力打造百萬人口城市、千億級產業集群、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在全州全疆發展大局中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
“一市兩區”產城融合是“強州府”的引力之源。在“兩區協同”戰略框架下,昌吉市將通過國土空間規劃、城市建設治理、社會事務管理的全面統一,推動經濟發展更加專注、精力更加集中。
2025年,昌吉市擬實施道路、教育、電力、水利等領域項目16個,總投資45.3億元。其中,“一市兩區”快速通道、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六師至昌吉市長輸管網供熱項目、頭屯河和三屯河水系聯通、昌北75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項目將為“一市兩區”發展拓展更廣空間。
李長江表示,“一市兩區”不僅是空間上的融合,更是產業、生態、民生等多維度的協同發展。昌吉市將以產城融合為抓手,推動城市發展能級躍遷,為百萬人口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頭屯河是昌吉市的生態之脈,也是城市發展的活力之源。2025年,昌吉市將依托頭屯河生態治理工程,推動綠發集團金普頓酒店集群項目開工,啟動戲劇幻城一期項目實施,打造“入疆旅游第一站”。同時,啟動石河子路東延烏昌第二通道,向頭屯河西岸布局美食、文娛、演藝等多種業態,面向全國展示昌吉形象。
“頭屯河不僅是生態廊道,更是文化廊道、經濟廊道。我們將通過生態賦能,激活城市發展新動能,打造‘水清、岸綠、景美、業興’的生態經濟帶。”李長江說。
“西文東市”是“強州府”的活力之韻,使得城市布局東西相宜、比翼齊飛。
李長江表示,“西文——昌吉職教城”建設是增添城市文化底蘊的重要體現,也是為昌吉州乃至全疆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人才、培育人才的“戰略基點”。
“西文——昌吉職教城”項目規劃選址位於昌吉市世紀大道西側、烏伊西路南側黃金區域,昌吉學院已坐落於此,10平方公裡內水電氣暖等基礎設施全面完成,文化體育、餐飲街區、學生社區等共建共享基礎設施項目、2029年自治區冬運會賽事場館等已初步選址﹔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等高等院校落戶正加緊跟進,“幼小中大”的全系統教育體系不斷健全,推動“強教育”成為“強州府”的又一重要支點。
李長江說,“東市——新疆文化之窗”是展現昌吉城市魅力和形象的窗口,也是激發城市發展活力的重要載體。昌吉市將基於新疆大劇院和國家4A級景區庭州生態綠谷的文旅品牌效應,沿頭屯河西岸布局美食、文娛、演藝等多種業態,以文塑旅,以旅興業。
產業興旺是“強州府”的動力之擎。從昌吉州乃至全疆角度出發,各地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爭先發展、競相發展。面對“前有標兵、后有追兵”的競爭態勢,昌吉市將著力推動四大生產性服務業(現代物流、金融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會展)與三大生活性服務業(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社區服務)協同發展,將數字經濟與綠色經濟貫穿始終,構建“432”主導產業體系。
2025年,昌吉市將聯動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烏魯木齊片區的昌吉陸港物流園等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實施索爾巴斯陶、潘多拉動物科普主題公園、少兒科普體驗館、北部荒漠旅游等重點文旅項目,積極籌備WCBA中國女子籃球賽等4項全國性賽事和馬拉鬆等大型賽事,傾力打造15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推進6個老舊市場改造,提升城市承載力與群眾生活品質。
民生是“強州府”的落腳點。昌吉市以百萬人口城市規模為預期,推動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提質增效。2025年,昌吉市將新建和改擴建一批學校、醫院和養老機構,推進“幼小中大”全系統教育體系建設,打造“強教育”新支點。同時,加快實施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作為‘強州府’戰略的踐行者,昌吉市將以‘全州發展看州府’的使命擔當,扛實州府責任、彰顯州府作為,聚焦‘百萬人口城市’願景,在‘強州府’這場大考中,既答好經濟躍升的必答題,更做優民生治理的加分項,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新疆實踐的典范地州扛旗領跑、再立新功。”李長江說。(蓋有軍 廖冬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