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丨為現代化實踐注入“人才動能”

近日,隨著新疆和田學院圖書館單體項目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該校二期建設項目封頂。項目建成后,學校將進一步提質擴容,為當地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提供有力支持。
辦好高等教育,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新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圍繞“十大產業集群”建設等重大戰略需求,實施高校布局優化工程,深化學科專業供給側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為服務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高位謀劃 優化高校布局
新學期伊始,走進新疆和田學院,紅白相間的大樓錯落有致,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等有序分布,球場上同學們追逐奔跑,整個校園洋溢著勃勃生機。
2024年,新疆和田學院、新疆天山職業技術大學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校區相繼成立,實現了南疆本科教育全覆蓋,成為新疆高等教育發展具有標志性、裡程碑意義的大事。
新疆和田學院緊貼自治區“十大產業集群”和和田地區現代化產業體系,開設應用化工技術、農產品加工與質量檢測等18個新興專業,計劃5年內實現全部本科專業招生。
“學院將圍繞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等領域,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全力打造地方性、多科性、應用型本科高校。”新疆和田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王志堅說。
新疆一盤棋,南疆是“棋眼”。推動南疆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對於促進南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滿足各族群眾對高質量教育和美好生活的期盼與向往具有重要意義。
新疆以南疆高等教育發展為重點,大力推動喀什大學等院校提質擴容,加快謀劃創辦理工院校,持續提高理工科專業人才培養比例,增強學科建設前瞻性和專業適配度,南疆高等教育發展呈現新氣象。
“我們以南疆為重點布局建設理工類、應用型本科高校,提升高等教育對新疆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和貢獻度。”自治區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自治區堅持把高等教育發展作為南疆教育工作的龍頭,優化學校布局結構和教育資源配置,加強教師隊伍素質能力建設,做強理工類學科專業,為促進南疆高質量發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証和智力支撐。
與此同時,自治區進一步優化高等教育資源配置,逐步實現“地地有本科教育”目標。推動新疆大學“雙一流”建設,新設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加快推進其他職業技術大學籌建工作。
緊盯產業 調整專業設置
今年,新疆大學啟動“優本擴容”計劃,本科招生人數將新增355人。
新疆大學“優本擴容”計劃旨在響應國家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戰略,滿足社會對優質人才的迫切需求,學校將對接國家戰略和自治區“十大產業集群”建設需求,在招生專業設置上通過學科專業結構動態調整、產教融合深化及資源精准配置,實現高等教育與區域產業協同升級。
新疆依托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提出重點打造油氣生產加工、綠色礦業及加工、文化和旅游等“十大產業集群”,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產業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而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其學科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的適配性直接影響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當前,新疆學科專業結構仍存在傳統學科過剩、新興領域不足等問題,亟待通過系統性改革打破瓶頸。
圍繞“十大產業集群”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新疆印發《自治區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實施方案(2025—2030年)》,破除長期以來學科專業優化調整與市場需求對接“慢半拍”壁壘,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調整機制,圍繞自治區優勢特色產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等重大戰略需求,超常規布局急需理工類學科專業,有力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
學科專業事關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新疆修訂自治區高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辦法,指導高校聚焦社會需求、專業標准及學校特色申報設置專業,2024年已新增獲批本科專業49個、新增推薦本科專業51個,撤銷本科專業22個,其中增設智能採礦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儲能科學與工程等急需緊缺理工類專業佔比達65%以上。通過強化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持續壓減就業率低、社會需求弱的學科規模,推動形成與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相適配的學科專業體系,為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水平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協同聯動 促“四鏈”融合
去年底,新疆首個國家級市域產教聯合體——昌吉國家農高區現代農業產教聯合體揭牌。該聯合體凝聚政、行、企、校工作合力,致力於破解產教融合的難點、堵點和痛點,不斷優化產業和教育生態,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任務就是靶向育好產業人才。
作為牽頭企業,新疆泰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率先嘗試,投資1000余萬元與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共建實驗室、創新服務中心等,會同其他企業和學校共同設計定制化的培養方案,通過校企交替教學等方式共同培養人才,抓特色專業(群)建設,持續提升專業人才培養的適應性。
目前,在聯合體的大力支持下,新疆農職大45個專業完成了疆內各自專業相關的8400余家行業企業調研,建立並完善了企業人才需求清單等校企五張清單,行業企業深度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在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人工智能工程學院,由校企共建的實訓室達11個。近幾年,該學院持續加強與企業的深度融合,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實現協同育人,校企合作企業達128家,該學院“雙師型”教師中有23名來自企業,其承擔的課時佔到實踐課時的22%。
“我們定期訪企拓崗,拓展合作渠道,把更多企業實踐場景放到教學中,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及時將產業發展的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標准‘四新’內容融入課程教學,強化學生實習實訓。”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人工智能工程學院院長尉輝說,學院結合行業發展實際,調研並制定“行業企業技術需求和供給清單”,開啟傳統專業升級改革,與企業共同確定人才培養方案,提高人才培養的適應性。
近年來,新疆工程學院緊密圍繞准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產業需求,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提升科研服務能力,為開發區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學校累計5000余名畢業生扎根准東,服務於開發區骨干企業。該校黨委書記李玉鴻表示,學校將繼續發揮辦學優勢,聚焦園區煤、電、鋁、硅四大主干產業,提供更多高素質畢業生及高水平人才資源,共同打造高能級科研平台,更好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前,新疆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正以產業需求為錨點,打破學科壁壘,深化學科專業供給側改革。自治區指導高校“一校一案”編制學校學科專業設置規劃,明確主干學科門類、主干專業大類,形成專業鏈集群發展,培養產業發展急缺的理工農醫人才,持續優化高校學科專業結構,真正將“十大產業集群”建設規劃圖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實景圖,逐步推進“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四鏈深度融合,為教育強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創新動能。(趙西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