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新疆人的飯桌上從沒有“不能吃”,隻有“怎麼吃”

2025年03月19日17:41 |
小字號

“三天不吃拉條子,心裡貓抓一樣!”在新疆街頭巷尾,這句話道出了人們對傳統美食的依賴。當現代營養學與傳統馕坑煙火碰撞,千年的飲食智慧真要敗給血糖儀?且慢!其實,咱新疆人的飲食智慧早就藏著控糖密碼,抓飯裡的胡蘿卜、拉條子旁的皮芽子……且聽新疆臨床營養研究所所長、自治區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范旻拆解其中之道。

先來看看抓飯的自我修養。

新疆抓飯的精妙之處,正在於它顛覆了現代營養學的刻板認知。當300克大米遇見200克胡蘿卜、100克洋蔥和50克鷹嘴豆,神奇的變化悄然發生:胡蘿卜中的果膠像減速帶一樣,包裹澱粉分子,將葡萄糖釋放速度降低40%﹔鷹嘴豆富含α-澱粉酶抑制劑,直接叫停30%的澱粉分解﹔洋蔥槲皮素激活AMPK通路,提升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

相關實驗數據顯示,傳統抓飯的GI值(升糖指數)從純米飯的83驟降至58,堪比糙米飯。

“抓飯不能吃太多的原因是什麼?不是它的升糖指數高,而是我們放的油太多了。”范旻說,每公斤米用油超過50克(約5湯匙),控糖效果就會打對折。所以,吃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合理搭配。

再來看看咱們拉條子伴侶的逆襲。

吃拉條子必須配過油肉?也不一定。

試試將配菜換成芹菜,每100克芹菜含6克膳食纖維,就能在腸道形成防護網﹔換成鷹嘴豆臊子,豆類蛋白誘導GLP-1(胰高血糖素樣肽-1,一種腸促胰素)分泌,延長飽腹感2小時﹔換成核桃碎臊子,堅果中的單不飽和脂肪酸讓血糖峰值“矮”三分之一。

最絕的是新疆老人傳下的“三三制”吃法:先吃三口皮芽子(洋蔥),再吃三口面,最后配口蒜。洋蔥中的有機硫化合物+大蒜素,能激活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4(葡萄糖轉運蛋白4),讓血糖“坐滑梯”平穩下降。

咱不吃饅頭,不吃拉條子,不吃米飯,這是不可能的。如何在吃這些食物的時候把升糖指數降下來?有幾個小竅門。

可以在米飯中,加一些水煮花生,升糖指數馬上就降下來,能降到30左右﹔在稀飯裡放一點百合、花生,再放一點核桃仁,煮個“百合桃仁粥”,它的升糖指數也低於45。

“這樣是不是就找到規律了?”范旻說,不要單獨吃某個糧食,吃糧食的時候,可以在裡面加胡蘿卜、洋蔥、芹菜水煮花生,或者是一些大家愛吃的蔬菜,隻要合理搭配,吃得菜多,升糖指數都會低於50。

舉個例子,單獨吃一個饅頭,它的升糖指數就是88。但要是吃饅頭時,吃一大碗蔬菜,白菜、油白菜、菠菜、豆角,不管什麼蔬菜,隻要和主食一起吃,它的升糖指數就不會超50。

下次煮抓飯時少倒半勺油,吃拉條子時多抓把皮芽子,畢竟,能讓我們理直氣壯喊出“老板,加個面”的底氣,就藏在這份傳承千年的搭配哲學裡。

平衡膳食,咱一起學起來吧!(蘇璐萍)

來源:新疆衛生健康委員會

(責編:李龍、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