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資源版圖上的轉型“變奏曲”——新疆哈密礦業高質量發展紀實

2025年03月17日10:01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2月24日,國家能源集團國神哈密煤電公司大南湖二礦煤炭生產調度室內,工作人員演示通過駕駛艙接管無人駕駛礦卡的操作過程。郭子毅攝

冬春時節,東天山銀裝素裹。山下,吐哈盆地展現著斑斕的色彩,如同聚寶盆一般承接著大自然的饋贈。

近年來,新疆哈密市以礦業為重點的相關產業蓬勃發展,礦產開採及加工業產能呈井噴式增長。哈密市及其下轄區(縣)自然資源部門跟進服務,全力推動煤炭煤化工、新能源擴能、新材料生產等礦業產業實現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聚寶盆”裡淘真金

哈密橫跨天山興蒙造山系、塔裡木陸塊區,地質構造復雜,成礦類型多樣,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哈密已發現各類礦產88種,已開採礦產35種,煤、銅、鐵等礦產資源和風光資源位居全疆前列。依托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哈密市堅持資源跟著產業走的理念。近3年來,新疆財政累計投入1.6億元在哈密市部署地質勘查基金項目42個,其中,金窩子—修翁哈拉1︰5萬礦產地質調查新發現礦(化)點18處﹔東准噶爾北塔山—下馬崖靶區優選圈定銅、鎳、金成礦遠景區6個,圈定銅、金、鎳等找礦靶區63個。社會化多元資金持續投入,銅、鎳、鐵、鈦等金屬和多金屬礦產勘查獲得進展,尾亞鈦鐵礦新增鐵5.28億噸、氧化鈦3211萬噸﹔大水一帶新增氧化釩4.4萬噸﹔大紅山銅礦新增銅10.48萬噸﹔白鑫灘銅鎳礦新增鎳3.96萬噸﹔白石泉銅鎳礦新增鎳3.66萬噸、銅2.2萬噸。

哈密市推動完善自然資源與規劃委員會、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聯席會議等制度,籌建地質勘查管理機構,財政出資4000萬元並積極爭取援疆專項資金,與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簽訂戰略協議,力爭實現找礦新突破。

當前,在哈密市同步發力的“六大主導產業”中,具備優勢的礦業及相關產業佔比不斷提高。基於得天獨厚的資源能源基礎以及合理的主導產業發展布局,境內五大工業園區持續擴能升級,千億級現代煤化工集群、千億級電力新能源集群、三百億級新材料基地及百億級現代裝備制造基地正在加快建設。

“我們緊盯銅、鎳、鐵、金等優勢礦產和石英、白雲岩等新材料下游產業需求礦產,利用‘圈而不探’整治清理出空白區,圍繞8個重點成礦區帶布局找礦區塊。”2月24日,哈密市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密切跟蹤找礦突破進展情況,協調辦理項目落地手續,梳理解決突出問題,不斷加大礦產資源出讓力度,推動找礦成果就地轉化,聚力打造東天山礦業產業基地。

“黑色黃金”煥新生

哈密市是煤炭資源富集區,預測資源量約為5708億噸,佔全國八分之一,佔全疆三分之一。其中,哈密區域內已探明富油煤資源量達640億噸,平均含油率超過10%,最高接近20%,屬於世界罕見的稀缺煤種,是煤制油氣、發展煤化工的理想原料。

2024年3月,國家能源集團哈密能源集成創新基地在哈密市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三塘湖工業園區岔哈泉工業園開工,總投資1700億元的煤礦、煤制油、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一體化項目同步啟動,計劃2027年底建成投產。其中,煤制油項目不僅是我國目前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煤制油項目,也是全球首個應用煤直接液化二代技術項目,投產后每年用煤1420萬噸,生產油品逾400萬噸。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亮表示,相比間接液化,直接液化難度更高。經過技術迭代,國家能源集團主導開發的煤直接液化二代技術,當前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哈密是國家五大煤制油氣戰略基地之一,推動傳統煤炭加工業向富油煤產業的轉型升級時不我待。”2月24日,哈密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副書記、主任張曉毅介紹,哈密市“十四五”以來重點推進實施了一批煤炭深加工項目,主要包括國家能源集團哈密能源集成創新基地項目、中煤集團哈密綜合能源示范基地項目、新疆慧能煤清潔高效利用有限公司1500萬噸/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項目等,有力推動了哈密市現代煤化工產業提檔升級。

“這些項目總投資超過3000億元,預計到2025年底,哈密市將力爭煤炭分級分質綜合利用規模達到每年2800萬噸,煤制油產量達每年500萬噸,煤制氣產量達每年7億立方米,相當於在煤海上建設了一個大油田﹔其他方面,煤基化學品產量達每年460萬噸,煤基新材料產量達每年20萬噸。”張曉毅說。

鈦硅鎂“三基”開花

新材料產業是哈密市“六大主導產業”之一。結合礦產資源勘探新成果,哈密市鈦基、硅基、鎂基三大新材料產業加速崛起,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

今年以來,在哈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部循環經濟產業園內,新疆湘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疆湘晟”)年產3萬噸高性能鈦及鈦合金項目正在穩步推進。其控股子公司新疆華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鈦及鈦合金年產3萬噸全產業鏈項目第一套真空自耗爐於2024年9月試車成功。新疆湘晟各項目達產后,鈦及鈦合金新材料項目年產能將達到5萬噸。屆時,哈密市有望成為全國最大、產業鏈最全的鈦及鈦合金新材料生產基地。

“哈密的營商環境很好。自然資源部門不僅高效完成公司投擴產涉及的規劃、用地等審批,而且還協助公司以控股方式盤活伊州區兩家因技術和產能落后瀕臨關停的釩鈦磁鐵礦山,實現礦山建設與原料供給‘雙贏’。”2月24日,新疆湘晟副總經理聶慶抒深有感觸地說。

投料、加熱、拉棒……在新疆首座高效N型大尺寸單晶硅項目——哈密清電硅業生產車間內,多晶硅料在1400多攝氏度的高溫單晶爐內,經過多道工序,最后變成一根長達3.8米、重約400公斤的單晶硅棒。清電硅業有限公司技術研發部高級經理秦現東介紹,該項目於2024年6月全面建成達產,產品主要用於光伏制造產業。

“哈密市硅基產業發展前景良好,原材料石英岩預測資源量3435萬噸。”哈密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竇仁才表示,將充分發揮區域資源、政策等優勢條件,推動硅光伏等新材料產業與新能源綠電消納融合發展。

哈密市新疆未來雙碳能源有限公司3吉瓦(1吉瓦等於100萬千瓦)高效N型TOPCon電池綠色制造項目加快推進,帶動新材料生產向光伏電池、電池組件等領域延伸﹔新疆騰翔鎂制品有限公司、新疆金盛鎂業有限公司,相繼打通鎂及鎂合金中下游產業鏈……新興的新材料產業,昭示著哈密市礦業高質量發展的美好圖景。

記者手記

礦山真的變樣了

煤礦、鐵礦、銅礦、鈦礦……走進哈密的眾多大型礦山,人們以往印象中那種塵土飛揚、噪音刺耳、污水橫流的景象,如今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夏秋時節的盎然綠意、冬春時分的皚皚白雪。礦區內廠房潔淨,礦井內人員稀少,但產量很高。如果礦場是露天的,那就更難見到人,隻有一輛輛無人礦卡,在不知疲倦地穿梭往返。

中煤集團新疆能源有限公司大南湖七號煤礦是新疆最大的井工煤礦,井田面積為85.37平方公裡,地質儲量24.5億噸,可採儲量達14.5億噸,項目設計年產能為1200萬噸。投產以來,煤礦通過生物固本、工程固形,將淨化處理后的礦井水、生活污水用於礦區綠化,在荒漠造林105畝﹔礦井水經過處理后在緩沖池飼養魚苗,為候鳥提供歇息地﹔以往廢棄的井下矸石賣到了當地制磚廠制磚。

花園式廠房、生態式住宅、機械化作業、自動化控制、信息化管理……哈密市新疆亞克斯資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黃山銅鎳礦是一座綠色礦山,井下各工種實現無人化、少人化,井上實現水資源綜合利用。以“綠色礦山”建設為抓手,黃山銅鎳礦礦石產量10年增長10多倍。

哈密的綠色礦山建設,是新疆綠色礦山建設的縮影。數據表明,至2024年,新疆建成綠色礦山158家,其中國家級61家、自治區級97家,這些礦山生態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

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在這一座座礦山裡,有著最直觀的展示。行走其間,不禁令人感嘆:高質量發展,就應該是這種模樣。(魏永貴)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