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110件北庭故城遺址文物獲修復

2025年03月17日09:50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記者從北庭學研究院獲悉:北庭故城遺址文物保護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累計修復陶器、銅器等各類文物110件。

北庭故城是我國唐代至元代新疆天山以北的行政中心城市遺址,曾為絲綢之路北道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重鎮。它見証了歷代中央政權對西域的有效管理,以及中華大家庭中各民族從未間斷的交往交流交融。自20世紀70年代至今,一代代文博工作者在此探尋歷史,深入鑽研,逐步揭開遺址的“真容”。

“北庭故城遺址出土了唐代銅質官印‘蒲類州之印’、‘悲田寺’刻字陶器殘片、開元通寶錢幣等珍貴文物,印証了其作為絲路重鎮的歷史地位。為了做好文物的保護利用,2021年我們建設了文物修復工作室,目前已修復北庭故城遺址出土文物110件,涵蓋陶器、錢幣、骨器、建筑構件等。修復的文物中,不乏具有斷代和地域文化特征的代表性器物。”北庭學研究院考古研究科負責人吳利剛說,修復完成的文物將在絲綢之路北庭故城遺址博物館集中展出,部分精品還將通過“數字北庭”線上平台向觀眾展示,實現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共享。

“文物修復遵循最小干預、修舊如舊、材料要可逆等原則,通過清洗、拼對、補配、復原紋飾等工藝,採用傳統石膏和新型材料,讓殘缺的文物重煥光彩。”文物修復師王雲說,文物修復不僅是技術活,更是研究的基礎。散落的陶片經復原后,能幫助學者判斷遺址的斷代、功能及歷史屬性。

“今年2月,北庭故城遺址入選國家首批重要大遺址清單,成為新疆唯一獲此殊榮的考古遺址公園。今后,我們將繼續加強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引進相關專業人才,提升文化遺產的研究闡釋和保護利用水平。”吉木薩爾縣文物局局長、北庭學研究院院長馬嬌表示。(賈春霞、劉瀟)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