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第十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杜峰:調解室裡的“滅火專家”

2025年03月16日09:51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3月8日,在結束調解工作后,杜峰便帶著調解員走街串巷,為群眾普及相關法律知識。

37歲的杜峰是新疆阿拉爾市司法局十六團司法所所長,自2010年工作以來,累計化解矛盾糾紛3000余件,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2000余萬元,矛盾糾紛調解處理成功率達99%。2021年,他被評為全國司法所模范個人,今年又入選第十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

“群眾來解決問題都是火冒三丈,所以要先耐心‘滅火’,再去了解來龍去脈,耐心說法講理,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杜峰說,群眾握手言和,雙方歡笑離場,便是調解員最有成就感的時候。

2021年,杜峰牽頭成立了“塔河源”人民調解工作室,調解員們攜手合作,從問題源頭著手,深度剖析矛盾原因,將糾紛化解為“零”。

“調解員在他的指導下,都積累了豐富的調解方法和經驗。”十六團司法所干警張博說,杜峰為推動人民調解工作的有效開展,在綜合借鑒好經驗做法基礎上,通過實踐總結出接地氣的調解方法:以情為引,暖人心扉﹔以理服人,明晰是非﹔以法為准,定分止爭,讓糾紛在情、理、法的交融中悄然化解。

2024年11月的一天,當地居民阿依木·阿不力孜和穆太力普·亞森滿臉焦急地去找杜峰,他們帶領60余名工人採摘辣椒,工作結束后大家都盼著領了工資過年,沒想到對方以各種理由拖延支付14.86萬元勞務費。

“一定幫你們把辛苦錢要回來,讓大家開開心心過好年。”杜峰現場承諾。

杜峰立即開始研究他們簽訂的勞動合同,發現存在條款模糊不清的問題,這增加了調解的難度。第二天,他聯系企業負責人進行調解,對方以公司沒錢周轉、合同條款有爭議、工人採摘質量和畝數有問題等理由推脫。杜峰從法律和事實角度分析、解讀合同條款,耐心釋法說理,對方終於鬆口。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企業負責人當場支付拖欠的勞務費用。

“調解工作必須要接地氣,說老百姓能聽懂的話、願意聽的話。”杜峰說,每當調解成功一起矛盾糾紛,都非常有成就感。

有些多年的糾紛,也在他的調解室畫上句號。

2017年,樊某帶申某在一工地做外牆涂料工作,樊某以包工虧損為由,拖延支付申某1.4萬元勞務費。2024年申某再三催款,樊某出具欠條承諾當年10月1日前還清,但到期仍拒付。申某無奈向杜峰求助。

調解過程中,雙方情緒激動,各執一詞。杜峰安撫雙方情緒,經過長達3個小時的調解,多年積怨終在杜峰和調解員的努力下徹底化解,二人冰釋前嫌,握手言和。

10多年來,為群眾化怨言、幫鄰裡添和諧,杜峰孜孜不倦。“調解工作非常瑣碎,但是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滿意,就是我們調解工作的目標。”杜峰說。(郭玲 劉旦)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