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圓裡新疆學子的舞台回響

話劇《紅色大管家毛澤民》公演劇照(2024年12月9日攝)。 圖片由新疆財經大學提供
3月1日,原創話劇《立地頂天》在新疆科技學院首演。 艾厚羽攝
近日,舞台劇《蘋果紅了》成功入選教育部2025年度高校原創文化精品名單。圖為該劇公演現場。圖片由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提供
教育部2025年度高校原創文化精品名單近日發布,新疆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申報的舞台劇《蘋果紅了》成功入選。
《拉齊尼·巴依卡》《我們正青春年少》《紅色大管家毛澤民》……近年來,由新疆高校師生傾力打造的話劇、舞台劇悄然走進大眾視野。這些作品以藝術為橋、以文化為媒,將思政課堂搬上舞台,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青年學子的情感共鳴中深植於心。
立足新疆本土挖掘“活教材”
舞台劇《蘋果紅了》以柯柯牙綠化工程為背景,講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以老黨員依馬木·麥麥提和他的兒子艾斯卡爾·依馬木為代表的各族群眾投身柯柯牙植樹造林,將茫茫荒原變成瀚海綠洲,造就了荒漠沙地上綠色奇跡的感人故事。
近兩年,該劇以線上線下形式在疆內外高校展播十余次,廣受好評。
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木扎帕爾·毛拉艾合買提是參演學生之一,從小在阿克蘇市長大的他,常聽老人說起當地以前風沙大,自然條件惡劣。“沒想到這段歷史有一天會由我們師生搬上舞台。首演那天父母就在台下,看到動情處他們都流淚了。排演中我也一次次受到老一輩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精神的洗禮。”
為了更好地用舞台劇的形式展現柯柯牙精神,創作前期,主創團隊深入柯柯牙區域的田間地頭,收集一手資料,多次與《蘋果紅了》舞台劇原型人物依馬木·麥麥提交流,和參與柯柯牙荒漠綠化工程的造林專家座談,力求在動作編排、舞美呈現,音樂、服裝、道具設計上精益求精,使作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寓教於生活。
“柯柯牙精神是阿克蘇各族人民在艱苦創業歷程中豐富和塑造的,既傳承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又與時俱進體現了時代精神。”舞台劇《蘋果紅了》編導、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人文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劉紅梅介紹,柯柯牙精神已成為阿克蘇的地方精神文化品牌,學校深入挖掘其精神內涵,對接培養“興疆固邊人”目標,將柯柯牙精神蘊含的主人翁精神、奮斗精神和創造精神融入思政育人全過程,通過舞台劇講好柯柯牙故事,使柯柯牙精神入耳入腦入心,讓學生更好地踐行傳承柯柯牙精神。
榜樣力量浸潤心靈
首演時,舞台上,跌宕起伏的劇情、深情動人的演繹,帶著師生們穿越時空,回到奠定中國國防科研試驗偉業的那個年代。“《立地頂天》是學校以‘紅色基因+藝術表達’創新思政教育的實踐探索,我們將其作為‘開學第一課’,通過話劇的形式,讓‘兩彈一星’精神在青年學子中傳承。”新疆科技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高志剛說。
去年底,新疆財經大學原創歷史話劇《紅色大管家毛澤民》公演,三天演出場場爆滿,有些學生“三刷”仍覺不過癮。在微信群以及台前幕后的交流中,青年學子們表達最多的就是,歷史並不遙遠,整台話劇跨越時空的橋梁,連接過去與現在,連接起了青年一代與革命先烈的精神紐帶。
新疆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學生方媛觀看話劇后說,第一次了解到毛澤民在新疆的革命足跡,感覺自己所學專業很有價值,以財經報國為志,走實干成才之路,一樣能成為新時代的“紅色小管家”。
把舞台變成課堂,將藝術表演與思政課深度融合,讓思政教育“活”起來。不管是音樂劇、話劇,還是情景劇,這些多姿多彩的藝術呈現方式,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獨具魅力,不僅豐富了大學校園文化生活,更在立體的美育實踐中傳遞出深刻的精神力量,使思政課更鮮活、更深入,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立地頂天》是向那些為新中國核事業作出貢獻的英雄們致敬。學生們參與劇本創作、角色扮演、藝術表現全過程,不再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主動深入了解那段歷史,以自身對‘兩彈一星’精神的理解和認識來刻畫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立地頂天》總策劃、新疆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趙一佳說,參與話劇編創,為她的教學帶來了更深入的思考,無論課堂還是實踐教學,一定要把理論的“鹽”融於故事的“湯”。
讓藝術思政綻放時代之光
2023年4月,以拉齊尼·巴依卡為原型創作的音樂劇《拉齊尼·巴依卡》參加“新時代舞台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在北京保利劇院連演4場。每一場結束,觀眾都以雷鳴般的掌聲向英雄致敬。
“為了還原一個真實、平凡卻又動人的英雄形象,主創團隊曾先后到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與拉齊尼·巴依卡的家人、親戚、巡邊戰友深入交流。在創作中,我們都想把拉齊尼·巴依卡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直擊到人們的心裡,讓觀眾從點點滴滴中感受到原來英雄是這樣的不平凡。”音樂劇主創人員、喀什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教師宋曉麗說,學生們以歌舞的表現形式傳承拉齊尼·巴依卡的精神,專業知識和精神層面都收獲了成長,彌足珍貴。
今年寒假,宋曉麗和中國藝術研究院等相關院所的專家,足跡遍布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的12個鄉鎮,深入開展以守邊戍邊文化為核心的調研工作。“在塔什庫爾干,每一戶牧民家庭都將為國護邊視為榮耀代代傳承。我們走村串戶,探尋紅色基因背后那些動人至深的故事。”宋曉麗說,調研的終極目標,是從最本真的藝術文化素材中,深度提煉並升華愛國主義精神,進一步推動紅色基因的傳承,並將其更好地融入藝術創作與教學之中,讓愛國戍邊故事綻放新的時代光芒。
圍繞脫貧攻堅、青春勵志等題材,2019年至今,烏魯木齊職業大學推出《樂動青春》《樂動五星》《樂動天山》3部原創音樂劇。
“樂動系列音樂劇演繹了關於青春歌舞、對家鄉的深情及追夢旅程的故事。”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原創音樂劇《樂動五星》藝術總監蔡沅羲說,3部劇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生動展現大學生風採,通過精彩演繹,實現“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目標,持續講好中國新疆故事。
近年來,新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化美育浸潤,推動校園文化提能增效,多部作品入選教育部高校原創文化精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綜合改革與精品建設項目等,展示出高校思政育人實效。按照計劃,自治區還將成立“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工作聯盟”,鼓勵高校打造精品力作,通過資助出版、作品研討、藝術化深度開發等形式,擴大作品影響力和輻射力,推動校園原創文化精品深入學校、社區、鄉村、軍營等地巡演。
“高校把舞台變成課堂、藝術表演與思政課深度融合的實踐,給我們做好思政教育工作以啟示。”新疆教育科學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建議,高校應鼓勵師生廣泛收集素材,深入挖掘新疆紅色文化資源以及當下社會熱點中的思政元素開展藝術創作。同時,支持思政課教師與藝術教師、校外藝術院所編導等加強溝通合作,共同設計舞台思政課程,確保內容在主題、情感、藝術表現上的高度契合,進一步創新探索,充分發揮舞台藝術的魅力,推動傳統思政課改革創新,提升育人質量。(趙西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