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是什麼讓這位代表發言時淚如雨下

2025年03月08日09:25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我去的時候,他以為我是他的母親,拉著我的手說‘我要帶媽媽回家’……”3月7日下午,在新疆代表團分組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如克亞木·麥提賽地發言時說起熊麗烈士的孩子,泣不成聲。

熊麗是2023年7月在強降雨中因公犧牲的北京門頭溝區王平鎮干部,她有兩個孩子,最小的才2歲多。“我也是孩子的母親,看到這麼小的孩子到處找媽媽,那一刻,我真的控制不住眼淚。”如克亞木·麥提賽地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幾度哽咽,淚如雨下。

2023年8月,生完孩子不久的如克亞木·麥提賽地,在新聞中看到熊麗因公犧牲的報道,跟爸爸商量后,決定向門頭溝區5位烈士家屬捐贈價值6萬元的1000公斤羊脂籽米。如克亞木·麥提賽地先是寫信,后來又從查號台查找聯系電話,最后通過北京對口支援和田的干部聯系到熊麗的家屬。

2024年3月,開完全國人代會后,如克亞木·麥提賽地還是放心不下,把老公喊來北京,夫妻倆一起去了一趟門頭溝,到烈士家登門慰問。直到見到熊麗烈士的孩子,和烈士家屬互加了微信,才放下心來。

“熊麗烈士的女兒用稚嫩的小手,給我畫了一幅身著民族服裝的女孩在天安門跳舞的畫。”如克亞木·麥提賽地說,接過畫的那一刻,她十分感動,自己這小小的善舉,溫暖了烈士女兒的心。

那一刻,如克亞木·麥提賽地更加深刻感受到中華民族一家親。她說:“他們就是我的孩子!英雄的孩子不會缺愛,我相信還會有更多人關愛英雄的家屬。”

作為庫爾班大叔的后人,如克亞木·麥提賽地深知要牢記總書記囑托,繼承先輩優良傳統,始終做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模范。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給我奶奶回信,那溫暖而有力的話語,至今記憶猶新。”如克亞木·麥提賽地說,我們一大家子積極開展各類公益活動,成立了庫爾班·吐魯木感恩祖國家庭公益基金會,為留守兒童捐贈棉衣,為孤兒院的孩子送去可以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動漫讀物。截至目前,基金會已幫助7000多人,公益行動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和支持。

發言時,如克亞木·麥提賽地介紹說,由於歷史原因,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前,親戚中有16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為確保庫爾班大叔后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不掉隊,在於田縣政府、北京援疆干部和愛心企業幫助下,成立了庫爾班·吐魯木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種出了羊脂籽米,水稻畝產高達500公斤以上,大米的質量好、口感軟糯,市場零售價每公斤60元。

吃水不忘挖井人。富裕起來的庫爾班后人牢記總書記囑托,在促進民族團結與社會穩定方面,久久為功、持續發力,以庫爾班·吐魯木感恩祖國家庭公益基金會為平台,舉辦各類公益活動,向北京門頭溝區烈士捐贈愛心大米,就是要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記者手記

民族團結情誼的“雙向奔赴”

如克亞木·麥提賽地是庫爾班·吐魯木的曾外孫女。昔日,庫爾班·吐魯木騎著毛驢上北京的故事,承載著邊疆人民對祖國的赤誠﹔如今,其曾外孫女捐贈羊脂籽米的善舉,續寫了新時代民族團結新篇。

從老一輩的“見到毛主席”到新一代的“感恩行動”,變的是時代場景,不變的是中華民族“飲水思源”的文化基因。當一袋袋產自沙漠邊的羊脂籽米跨越萬裡送至北京門頭溝區烈士家屬手中,這份跨越山河的饋贈,不僅是對英雄的禮贊,更是民族團結的鮮活詩篇。

在沙漠裡種出珍貴的羊脂籽米,這不僅是現代農業奇跡,更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結晶——北京的技術、和田的堅守、各族人民的汗水,共同澆灌出這片土地上的幸福果實。

1000公斤大米,重不過昆侖山,卻盛滿了新疆人民最真摯的心意。北京援疆干部舍家為國的奉獻,和田人民跨越山海的牽挂,構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生動注腳。

這不是簡單的“援助與回報”,而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下“同氣連枝”的生命共情。(於江艷)

(責編:陳新輝、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