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新疆博物館有《哪吒2》“同款”文物

2025年02月23日11:10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截至2月21日晚,《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票房破130億元,觀影人次達2.67億。隨著這部電影的持續火爆,電影中展示的各種精巧文物也受到眾人關注。你知道嗎,電影中的無量仙翁、龍族中“龍”的形象、太乙真人喝酒的容器、哪吒生辰宴上出現的鐃,在新疆部分博物館裡也有“同款”文物。

在阿克蘇地區博物館裡,有一件清代的牛角壽星雕件,其形象酷似《哪吒2》中的無量仙翁。這件文物是工作人員在阿克蘇市征集到的,高9厘米,底部直徑3.3厘米,是在一根牛角上圓雕而成的壽星形象,其高額長髯,慈眉善目,面帶微笑、手捧仙桃。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也是中華文化的標識。它在不同歷史時期,呈現出風格迥異的特點。《哪吒2》裡各種“龍”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新疆各地博物館收藏的龍形文物多達數十件。

在新疆博物館漢晉時期展廳裡,一件漢代八龍紋金帶扣上有一條大龍和7條小龍,這些龍在激流漩渦間翻騰跳躍,揚爪擺尾,充滿了威嚴和力量。在阿克蘇地區博物館裡,一件唐代的馬首龍身鷹翅紋灰陶范,將中國的龍元素和希臘的飛馬元素融為一體,看上去威武勇猛,體現了開拓進取、勇往直前的寓意。

《哪吒2》中太乙真人喝酒用的容器,看似普普通通,其設計靈感卻來源於馬家窯文化時期的彩陶罐。馬家窯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重要文化類型,其彩陶以精美的圖案和獨特的造型而聞名,被認為是世界彩陶發展史上的藝術巔峰。馬家窯文化又可分為三個時期:早期為馬家窯類型﹔中期為半山類型﹔晚期為馬廠類型。在絲綢之路開通以前,馬家窯文化已經由河西走廊傳至西域。

哈密天山北路墓地出土過千余件彩陶,部分彩陶器身上的垂帶紋、折線紋、幾何紋與馬廠文化陶器相近。這說明早在4000年前后,馬廠和四壩彩陶文化已經傳入新疆哈密。

在哪吒的生辰宴會上,有一個樂手賣力地敲奏著外形似鈴鐺的樂器,這種樂器就是商周時期較為常見的打擊樂器——鐃。鐃外形類似鈴,使用時口向上。根據文獻記載,鐃用於軍旅,也用於祭祀和宴饗時,配合其他樂器擊打節拍。

新疆博物館三樓的《絲綢之路樂器展》陳列著一件戰國時期的鐸,其外形和《哪吒2》中的鐃很相似。鐸是春秋至漢代盛行的樂器,其外形與鈴也很相似,是有舌青銅樂器。使用時,手持搖振,使鐸腔內的金屬舌撞擊鐸體發聲。

從無量仙翁到龍族中的龍形象,從喝酒容器到打擊樂器,《哪吒2》中的文物元素,讓觀眾看到了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也領略到了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結合的魅力。(趙梅)

(責編:李龍、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