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履職風採丨吳文秀代表:讓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2025年02月17日09:37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從參加工作,到擔任村干部,再到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讓村民富起來一直都是吳文秀的心頭大事。

吳文秀是新疆精河縣托裡鎮伊吉林莫墩村村委會主任,她始終記著一句話:“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她說,人大代表就是要站在群眾中履職盡責,為群眾謀福祉、辦好事、解憂愁。

讓村民富起來,關鍵在興產業。伊吉林莫墩村日照充足、氣候干燥、晝夜溫差大,種植棉花歷來是村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但零零散散的“巴掌田”“雞窩地”,越來越制約村裡棉花產業發展。

“土地零散,機械作業費工費時。”吳文秀說,在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后,村裡開展土地整合,引導村民進行規模種植、統一管理、機械採收。“我們規范了棉花品種,採用機採棉種植技術,統一打藥、施肥,棉花畝產明顯提升,收入增加了,日子更有奔頭。”說到土地整合后的變化,村民杜彭博滿臉笑意。

棉花種植“轉型”后,吳文秀又開始關注廢舊地膜回收利用問題。

“我在走訪中發現,機械回收殘膜成本高,直接影響土地承包人回收殘膜的積極性。長期下去,會對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吳文秀說。

經過深入調研,吳文秀領銜提出建議,希望有關部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將廢舊地膜回收作業列入農機購置補貼作業范圍,推動降低農田地膜殘留量,提高地膜離田回收利用水平,健全廢舊地膜回收利用體系。建議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積極辦理,相關惠農政策已經在基層推廣。

2024年,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組織集中視察期間,吳文秀來到新疆天匯康拜農業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看到該公司以棉花秸稈為原料生產出高性能無醛級生態人造板。“這一技術創新讓我對棉花秸稈回收利用有了新思路。”她當即將這一做法告訴了精河縣農業農村局和相關企業負責人。“經過多次考察論証后,縣裡一企業引進了利用棉花秸稈制作托盤的機器,並於去年11月投入生產。”吳文秀說,“今后,將繼續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今年視察期間,她又將視野投向數字經濟和設施農業,希望帶領鄉親們在鄉村全面振興中有大作為。

吳文秀說,新時代、新農民,不僅要口袋鼓,更要精神富。她積極申請援疆項目資金,在當地黨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委會大院內建起了1300平方米的村級文化陣地,辦公設備及軟硬件設施一應俱全。村民們既能到寬敞的會議室開會議事,又能在文化活動中心開展文娛活動。村裡開辦技能培訓班,月嫂培訓、挖掘機培訓、電商培訓……各式各樣的技能培訓讓村民掌握了一技之能,有了更多就業選擇,收入不斷增加。

“推動鄉村振興,物質和精神都要抓好,缺一不可。”吳文秀說,要用心當好人大代表,盡心為民履職盡責,不負各族群眾信任,為描繪鄉村全面振興的美麗畫卷作出自己的貢獻。

記者手記:讓“希望”在鄉土裡生長

在伊吉林莫墩村的田間地頭,全國人大代表吳文秀的身影總是與村民的期盼交織在一起。從改善居住環境到治理農田“白色污染”,從發展鄉村產業到豐富鄉村文化生活,她用腳步丈量民情,用行動詮釋責任,帶領村民們一筆一畫把鄉村全面振興這篇文章寫得更加豐富、更加厚重。吳文秀堅信:“共富之路沒有捷徑,唯有腳沾泥土、心貼群眾,才能讓‘希望’在鄉土裡生長。”如今,她步履不停,帶著鄉親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繼續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揮洒汗水——那裡有土地的饋贈,更有時代的回響。(張磊)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