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觀察丨“疆味兒”十足的春節 洋溢著豐收與喜悅

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闔家團圓、辭舊迎新的盛大時刻。從除夕開始,新疆多地相繼舉辦形式多樣的慶祝活動,在豐富群眾物質文化需求的同時,實現經濟效益的豐收。
春節伊始,一則“烏魯木齊街頭現多隻‘雪豹’”的貼文躥紅網絡。許多網友發文稱在烏魯木齊街頭發現“雪豹”身影,它們中有的憨態可掬,有的“偷感”十足,隱蔽在樹林間。
據了解,這些“雪豹”是由烏魯木齊市城市管理局(行政執法局)聯合城建部門、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師生,利用一周時間設計打造的17組雪豹冰雕、雪雕,分布在烏魯木齊國際機場高速沿線。
這樣的創新舉措,不僅為城市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氛圍,也收獲了網友的好評,“新疆人也可以有自己的萌萌代言人!”“把新疆的旅游資源充分地開發起來,讓大家更全面地了解新疆,熱愛新疆。”
“打起手鼓 舞起龍”烏魯木齊社火鬧元宵展演活動現場。人民網記者 韓婷攝
過年要熱鬧,鑼鼓加社火。作為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疆的社火表演融合了多民族元素,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特色。
新疆國際大巴扎內,社火迎新春活動引來眾多游客駐足欣賞。舞龍舞獅、旱船、秧歌、腰鼓等傳統社火項目,與新疆花兒、麥西來甫、鷹舞等地方特色社火節目同台競技,各族群眾一起歡歡喜喜迎新年。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民間藝術家協會成員朱萌感慨道,“蛇年春節是首個非遺中國年,不同民族的文藝愛好者共同傳承和弘揚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生動展現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諧景象。”
“中歐班列天山號”展板亮相烏魯木齊社火展演。人民網記者 韓婷攝
“叮鈴、叮鈴……”悠遠的駝鈴聲穿透時光帷幕,將觀眾帶入古絲綢之路的月光沙海。在烏魯木齊“打起手鼓 舞起龍”烏魯木齊社火鬧元宵展演活動現場,“行進的中歐班列”精彩亮相。四條由產業工人舞動的機械巨龍破浪而出,與飛馳的“地產汽車”、穿梭的“物流車”、轟鳴的中歐班列共同奏響工業交響曲。將中歐班列“抬”上社火表演,別出心裁的創意令在場觀眾也感受到了傳統與現代的碰撞,文化與經濟的共振,時代發展的強音。
2025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新疆多地也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社火表演、鬧元宵等慶祝活動中。
新疆昌吉市“2025年元宵節民間社火表演”中,330余名表演者帶來的哈薩克族擠奶舞受到觀眾的盛贊。“這個有意思,大開眼界。”攝影愛好者鄭偉一邊和朋友聊著,一邊“咔咔咔”按下快門。鄭偉來自廣州,原本來新疆拍攝雪景,聽說昌吉有社火演出,特意多停留幾天。
舞龍耍獅、扭秧歌等民俗表演上場。人民網 李龍攝
23歲的米拉﹒葉爾布力在這個表演方隊中跳舞跳得非常嫻熟而富有韻味。“我們過去一直住在大山裡,以放牧為生。如今通過國家的牧民定居工程,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樓房。今天我們用哈薩克族的擠奶舞,來表達感恩和對美好生活的歡喜之情。”
在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市區),“追高逐新”策馬奔騰社火隊婚俗表演吸引了眾多目光。婚俗華服隊伍邁著輕盈步伐款款前進,身姿婀娜,鮮艷華服在日光下盡顯典雅,喜慶熱鬧的場面,讓觀眾仿佛穿越時空。
“金蛇納福·情動博州”2025年元宵戲曲晚會現場。博州零距離供圖
在新疆博州舉辦的“金蛇納福·情動博州”2025年元宵戲曲晚會現場,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黃梅戲劇團帶來經典黃梅戲選段《夫妻觀燈》,演員們通過細膩的表演,生動呈現一對夫妻在元宵佳節觀燈時的歡樂場景。晚會在傳承戲曲文化的同時,也為各族群眾送上了一份充滿年味的文化大餐。
為了令更多的民眾感受充滿“疆味”的慶典活動,多家媒體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端上這道“文化盛宴”。春節期間,人民網參與的社火活動直播人氣旺,其中“打起手鼓 舞起龍”烏魯木齊社火迎新春活動直播在人民網微博、視頻號、小紅書、快手、抖音、客戶端等平台播出,半小時內直播在線人數累計突破50萬人。
豐富多彩的社火活動不僅滿足了新疆各族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同時也為當地實現了經濟效益的豐收。
“停車場已經停滿了,連路口都圍得水泄不通。”這是新疆庫爾勒市“廟趣橫生 尋味中國年”系列活動開幕時的盛景。
走進廟會現場,門庭若市,觀會的市民游客摩肩接踵。他們中有的在品嘗美食、有的擠在一起觀看文藝演出,有的在體驗剪紙,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慶,在“中國紅”遍展廳的氛圍下,顯得尤為溫馨。
庫爾勒市社火迎新春活動火熱開展。庫爾勒零距離供圖
“這是我們庫爾勒第一次辦廟會,之前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州級剪紙項目傳承人楊愛風說,廟會開幕的當天,來她的攤位體驗剪紙的民眾絡繹不絕,僅一個上午時間微信通訊錄就加了百余名好友,“他們都想繼續學習剪紙,他們能喜歡這項技藝,我非常欣慰。”
“我再送你些干果吧,好吃,不要錢!”來自山東的一位攤主隻能忙裡偷閑地跟記者聊上幾句,他說,開幕當天就賣出去2000元左右,是平時銷售額的好幾倍。
據了解,本次廟會共設置200余個展位,其中一半是公益性攤位,用於為民眾展示非遺項目,體驗傳統文化。其余攤位則是用於售賣食品、年貨,為民眾提供娛樂活動。經營性攤位在招商開始不到兩天的時間就被搶空。逛廟會、買年貨,這樣的潮流在庫爾勒市初顯端倪,成為促進當地消費的又一有效渠道。
“為了促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增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我們舉辦了庫爾勒市首屆廟會。各族群眾看表演玩游戲,享受非物質文化遺產,品嘗各地特色美食中加深了感情,讓群眾真正感受到年味。”庫爾勒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黑妮木古麗·艾買提說。
婚俗華服展演。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委宣傳部供圖
南湖摩界文創旅游園是烏魯木齊市新晉網紅打卡地,是年輕人享受潮流文化的首選地。曹鵬在附近經營的酒館,是春節期間為數不多選擇“不打烊”的店鋪。起初,他以為在這闔家團圓的日子裡,酒館不會有太多顧客,令他沒想到的是,春節期間幾乎天天爆滿,“有時候忙得自己都要親自上陣,為顧客服務。”
“笨辣椒鮮辣小炒”是摩界地區小有名氣的一家餐館。老板宋星辰介紹說,從大年初八開始營業到元宵節當天,顧客絡繹不絕,“在店裡等位的顧客有時候比用餐的都多。”
春節是文化的傳承發展,是情感的共享。在新疆,一個喜慶祥和、熱氣騰騰、活力四射的春節,傳遞著團結奮進的時代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