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園區高質量發展“一路生花”

2月8日,位於烏魯木齊甘泉堡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甘泉堡增量配電網試點項目一隅。作為綠電創新應用示范區,該項目可實現就地就近消納綠電,提高企業綠電使用比例。甘泉堡經開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高聳的廠房、繁忙的生產線、穿梭的物流車輛……春節假期剛過,天山南北各地開發區、園區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一個個項目不斷刷新“進度條”,一條條生產線開足馬力……
圍繞自治區“十大產業集群”建設,各地以新作為新氣象奮力實現新春“開門紅”“開門穩”,既為新的一年打下堅實基礎,也通過質量變革、效率變革不斷獲得新發展動力,使開發區、園區成為拉動新疆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攀高逐新
激發創新活力
2月8日,在位於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市區)的烏魯木齊缽施然智能農機有限公司全自動化智能車間,工人們正在對各類組裝機器人等進行設備和軟件調試。
烏魯木齊缽施然智能農機有限公司是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疆缽施然公司”)的所屬企業。2024年新疆缽施然公司投資5億多元布局的該智能車間項目,是目前全疆最大的高端農機研發生產基地,用於研發和生產棉花種植全程機械化裝備、飼草料高效收獲加工機械、林果業收獲機械的零部件及整機。
“為了不斷提高農機產品性能和料件精細度,這裡的關鍵工位都將實現自動化生產,確保將大部分的裝配件生產成統一的通用件,從而提高設備生產、維護效率。”新疆缽施然公司總經辦總監吳永丞說,“項目建設期間,我們得到了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的有力支持,目前正在加班加點對每一道工序進行后台數據測試,確保軟硬件的有效配合,預計2月底或3月實現試生產。”
新疆缽施然公司始終把創新作為強化市場競爭力的核心關鍵,在新疆、上海、杭州等地設立了研發中心,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各種專利達217項。
2024年,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在科技創新上亮點頻現:全疆首家AI·多模態實驗室正式啟用,全國首家“陸生藻種質庫”生物資源平台建成,化學原料藥“大蒜素”獲批上市,啟動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領域的2項自治區重大科技專項、3項自治區重點研發項目及10項院士牽頭項目。去年創建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2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家,自治區級及以上創新平台增至115家。在2024年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中,烏魯木齊高新區躍居第49位。
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科技局黨組書記李小敏說,2025年將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引領力,努力建設面向新疆、輻射中亞的科創中心。圍繞主導產業鏈,推動創新主體提質升級,對已建立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台的企業,加強政策宣傳和業務指導,鼓勵企業建立高能級創新平台,激發創新活力。
園區興,則產業興﹔園區強,則經濟強。
開發區和園區是新疆壯大實體經濟的重要陣地、培育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推動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在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2024年11月,自治區召開推動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從戰略和全局高度謀劃新疆開發區、園區工作,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不斷提升各類開發區和園區承載力、引領力和競爭力,著力打造新疆特色優勢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強勁引擎和重要陣地。
2024年底,新疆發布推動園區(開發區)高質量發展15條措施,涵蓋培育提升園區產業集群、提升園區科技創新能力等內容。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力促各地將開發區、園區打造成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打造服務高地
擴大高水平開放
2月7日,位於霍爾果斯綜合保稅區的新疆兆豐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疆兆豐和公司”)內,飼料加工生產線正滿負荷運轉。
成立於2016年的新疆兆豐和公司2023年投建進口油料壓榨生產線,去年兩個項目產值實現7000多萬元。
去年12月,霍爾果斯綜保區鐵路專用線糧食物流中心進境糧食指定監管場地獲得海關總署批准,意味著綜保區開通直接進口糧食的功能。
“這對我們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而言是一大利好,今年我們計劃加大原材料進口量。”新疆兆豐和公司副總經理郭海森說。
為了提高監管場地糧食裝卸效率和貨物中轉倉儲能力,綜保區配備了全自動傳送裝置,建設了20座筒倉,總倉容5萬噸。“以前進口糧食,需要從霍爾果斯鐵路站通過汽車倒短運輸至綜保區,效率低、運輸成本高。現在有了鐵路專用線,哈方鐵路車皮可以直接駛入綜保區專用線查驗卸車,效率較原來提升5倍以上,企業裝卸、運輸成本預計將降低10%—20%。”郭海森說。
近年來,隨著霍爾果斯綜保區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穩步推進,以及“保稅+”制度創新優勢的進一步發揮,其在吸引外資、開拓國際市場、培育新興業態等方面持續拓展空間和挖掘潛力。在提高服務保障方面,去年綜保區投資8.5億元實施8個重點工程項目,包括優化卡口運行效率,推進搭建綜保區智能輔助管理系統等。
2024年,霍爾果斯綜保區實現進出口總值496.15億元,同比增長20.7%﹔新增172家企業,累計注冊企業681家。
霍爾果斯綜保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巴特爾說:“2025年,我們將進一步發揮政策優勢,加快構建輻射歐亞大陸的國際物流服務體系﹔探索推進‘9610+1210’混裝申報出境業務等,不斷暢通商貿物流大通道。”
聚焦低碳發展
繪制綠色圖景
春節期間,新疆昆侖鋅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昆侖鋅業公司”)100余名工人堅守在60萬噸/年鉛鋅冶煉工程配套的220千伏輸變電工程施工現場,全力奮戰在建設一線。
作為新礦集團火燒雲鉛鋅礦開發利用鉛鋅冶煉企業,位於和田地區昆岡經濟技術開發區(有色金屬產業園)(以下簡稱“昆岡經開區”)的昆侖鋅業公司,其鉛鋅冶煉項目總投資達85.16億元,自去年年初開建,今年年底將打通全生產工藝流程。
昆侖鋅業公司董事長肖勝祥說,為了提高冶煉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按照綠色礦業發展理念,公司採用國內最先進的鉛鋅冶煉技術和設備,並對節能減排措施進行了全方位制定。
在資源循環利用方面,利用生產余熱回收發電、窯頭噴煤等技術,可使項目年發電量達1.9億千瓦時,企業綠電佔比高達84%﹔利用水資源循環技術,實現生產生活廢水零排放﹔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塵等經處理后,按國家特排最高標准達標排放,同時項目獨創的鉛鋅同步回收技術,使得鋅、鉛回收率分別為97%和95%以上。
昆岡經開區致力於打造集有色金屬冶煉加工、資源再生利用、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於一體的綠色智能產業園區,目前入駐企業6家,累計投資近80億元,帶動就業7000余人。
“聚焦自治區‘十大產業集群’建設,和田地區將把發展綠色礦業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全力推進綠色礦業產業集群建設,昆岡經開區將成為和田地區綠色礦業產業集群發展的核心引擎。”和田地區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副書記、局長阿布都熱合木·阿布都外力說。
園區高質量發展,不能少了綠色這一關鍵底色。
2月8日,在烏魯木齊甘泉堡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區)(以下簡稱“甘泉堡經開區”),400兆瓦/1600兆瓦時混合電化學共享儲能項目建設基地,200多位建設者正加班加點,爭取項目按時並網投運。
由上海融和元儲能源有限公司投資的該共享儲能項目總投資約19億元,自去年10月開始建設,採用電化學儲能形式,以輸出電力、提供電網輔助服務等形式對外提供儲能技術服務。項目計劃於今年上半年竣工投產,投產后首年放電量約4.02億千瓦時。
作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自治區新型工業化主陣地,甘泉堡經開區目前已形成硅基、鋁基、碳基、化工新材料產業規模優勢。搶抓國家“雙碳”戰略機遇,園區充分利用增量配電網試點項目資源優勢,打造綠電創新應用示范區,實現就地就近消納綠電。
2024年,甘泉堡經開區新增高新技術企業9家、累計達到37家,規上企業研究開發費用4.5億元,同比增長9.76%。
甘泉堡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羅建光介紹,在新型儲能領域,目前園區已形成光伏組件+儲能集成的雙翼產業格局雛形,該共享儲能項目的開工建設進一步補全了園區新型儲能產業鏈,並有望形成鏈條完整、配套完善的新型儲能產業集聚效應,助力園區綠色低碳發展。
展望新的一年,1月13日舉行的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釋放積極信號,今年新疆將進一步深化園區(開發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開展飛地園區、一園兩地政策創新課題研究,加快推進自治區級園區認定,打造一批千百億級產業園區,推動園區集約高效協調發展。(托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