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們都說,有病就找紅紅醫生

“必須吃一碗再走。不然不讓出門!”2月12日中午,吳紅武結束問診后,被山巴依·木哈達依的家人“堵”在了屋裡。
這天是元宵節,因為出診,吳紅武又錯過了飯點。他再三解釋家中做好了飯,並起身要走,但山巴依的兒女們攔住了他,說話間,山巴依的妻子巴哈提·夏克爾哈力已經把熱氣騰騰的羊肉湯遞到他面前。
吳紅武吃了,山巴依全家開心地笑了。
“這就對了,紅紅醫生,你要是不吃,老伴又該埋怨我,我們兩口子今晚准得吵嘴,他那股倔勁兒,你又不是不知道。”巴哈提說。
25年前,山巴依被確診患上糖尿病,隨著病情加重,他失去了勞動能力。臥床5年裡,隻要身體稍有不適,總會第一時間求助吳紅武。
48歲的吳紅武是新疆溫泉縣查干屯格鄉厄日格特布呼村衛生室醫生。村裡470戶村民,誰家有幾個孩子,老人患有什麼基礎病,他都了如指掌。而村民們也早已習慣了“有病就找紅紅醫生”。
“紅紅醫生不光在我們村裡有名氣,其他鄉鎮慕名來看病的人也很多。”厄日格特布呼村黨支部書記陳偉說,村裡很多民族群眾和年紀大的老人,叫不全吳紅武的名字,見面就親切地“紅紅”喊個不停。
75歲的車俊州回憶,去年,他右眼疼得厲害,去了幾家醫院看病,醫生只是讓他滴眼藥水,“點了幾天還是疼,我找到紅紅醫生,他仔細檢查,發現了我眼皮上的小紅疙瘩,很快確診是病毒性帶狀疱疹。經過兩周的治療,我的病痊愈了。”
村民賽力克·阿力阿夫開爾患有甲狀腺結節,總覺得全身不舒服。吳紅武向他解釋,良性甲狀腺結節無須過度擔心,但賽力克非要開藥。見難以打消他的疑慮,吳紅武轉換方式,認真聽他傾訴並與其慢慢交流。
原來,賽力克所在的公司要裁員,他壓力劇增,連續幾天失眠,說著說著就哭了起來。吳紅武輕聲安慰,耐心疏導。當晚,賽力克睡了個踏實覺。此后,他一有空,總喜歡去紅紅的衛生室坐坐。
“醫生不能隻懂得檢查、開方子、看片子,更要用心和病人交流,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家庭環境和心理狀態。”吳紅武感慨道。從醫28年來,他一直開低成本的小處方給村民看病,並不斷學習,掌握了中醫推拿、按摩、針灸等理療方法,考取了執業醫師資格証書和心理咨詢師証書。
在吳紅武80多平方米的衛生室裡,記者看到,這裡設有觀察、診斷、治療、藥房4個功能區,血壓儀、血糖儀、制氧機、遠程會診設備等一應俱全。衛生室門口還挂著“胸痛救治單元”和“心理咨詢室”的牌子。
“這個胸痛救治單元能方便快速初診,及時判斷疼痛原因,為患者快速用藥和救治爭取寶貴時間。”吳紅武說,以前條件有限,很多患者疼得受不了才來就醫,村民們定期做體檢的意識不強﹔如今,上門看病的患者保健意識增強,各種慢性病和治未病成了他工作的重點。而他出診的工具,也從當初的自行車,到后來的摩托車,再到如今的汽車,見証著鄉村醫療條件的改善。
在村裡遇上患者,吳紅武會詢問其身體狀況和服藥情況﹔去病人家裡隨訪,他會了解患者的飲食。他還摸清了村民們的脾氣,有的患者得說好話哄著,有的則需要稍微“嚇唬”一下……
“隻要有紅紅醫生在,家裡老人小孩的健康就有保障。”
“紅紅醫生的電話24小時開機,免費為我們開展心理咨詢服務。”
“紅紅醫生經常上門給行動不便的人看病,我們最喜歡他。”
正是這份付出,讓吳紅武先后獲得“自治區優秀鄉村醫生”“鄉村好醫生”等稱號。這兩年,有大醫院向他拋出橄欖枝,邀請他去條件好的地方工作,他拒絕了。“治病救人,在哪裡都一樣,村裡的人更需要我。”吳紅武說。
在吳紅武看來,自己和村民間早已超越了醫患關系,彼此更像家人,這樣的幸福簡單而純粹:他行醫問診的場所在村民家中、田間地頭、山區牧場、圈舍籬旁,村民遞來的手工鞋墊、瓜子花生、端上的一碗羊肉湯,處處飽含著醫患深情和對自己毫無保留的信任。“我不能辜負他們的信任。”吳紅武說,這種沉甸甸的責任,是他作為鄉村醫生的快樂源泉。(白素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