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帕提古麗變了

2025年02月14日10:16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2月5日早晨,給兒子做好早餐,帕提古麗·蘇力出門前往單位。明確了當天的出品,帕提古麗換上工作服,投身糕點的主場。打面分割、整形、包餡、烤制……忙碌的一天開始了。

12點半,第一批面包出爐,1點半餐廳開餐……這是帕提古麗的日常。

“剛過完春節,現在做糕點,甜度就要減一點,味道稍微淡一點。”說起工作,帕提古麗語氣輕快。

今年38歲的帕提古麗是烏魯木齊市天山區黑甲山街道躍進街南社區居民,在一家單位的食堂上班,是食堂唯一的烘焙師。

此前,她一直在家帶孩子,兒子患有血友病,丈夫收入不穩定,家庭經濟壓力大。

帕提古麗有做油香、麻花和馓子的好手藝。她想找個培訓班,學習烘焙技藝,然后找一份工作。

2023年4月,帕提古麗在居民群裡看到一條消息,社區打造了零工驛站,專門發布企業用工需求。“看著一頁頁就業信息,我迷茫得很。”帕提古麗說,離家近、又適合自己的工作不多,離家遠的工作又“出不去”。

社區干部馬曉霞知道帕提古麗的難處,也知道她的特長。有一次,社區准備開辦手工絹花、廚藝、面點烘焙等就業再就業培訓班,馬曉霞趕快告訴了帕提古麗。

“真的嗎?還能免費上技能培訓班?”帕提古麗很開心。

當年10月,帕提古麗拿到了烘焙師証書。2024年初,馬曉霞又給她帶來了一個好消息,自治區一家單位食堂招聘烘焙師。

面試那天,帕提古麗手心直冒汗,想到自己已經學會了二三十種糕點做法,她很快調整了狀態,並順利通過面試。“單位離家近,可以照顧孩子,工資待遇也不錯。”帕提古麗特別滿意。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帕提古麗大大的眼睛裡滿是笑意。

“我喜歡現在的生活,有錢掙、有事干、有盼頭的日子,特別踏實。”帕提古麗說。去年,家裡重新裝修后,她養了十來盆綠植花卉。

晚上八點半,帕提古麗下班回到家,看到兒子在寫作業,她系上圍裙,走進廚房做晚飯,半小時后,一鍋湯飯做好了。

一轉身,她又拿出雞蛋、面粉,准備做沙琪瑪。“再過幾天,我媽媽和姐姐一家從喀什過來,得多做點糕點。”說話間,她開始和面、揉面……神情專注,手法嫻熟。

帕提古麗的丈夫卡斯木江·阿布都熱西提回家看到妻子在廚房忙碌,笑著打趣:“你把我們都喂得胖胖的啦。”

“帕提古麗變了,以前總愛嘆氣,現在臉上的笑容多了。”卡斯木江說,帕提古麗上班時,會早早出門﹔在家時,變著花樣做各種美食、養綠植﹔休息時,就和好姐妹去逛街,燙頭發,買漂亮裙子﹔過年過節時,她會做很多糕點,送給鄰居、親朋好友品嘗,朋友們還經常上門來請教她如何制作。

“她的朋友越來越多了。”卡斯木江說,帕提古麗也更漂亮了。

在躍進街南社區主任王菁的印象中,現在社區組織活動時,看到帕提古麗的次數多了。

躍進街南社區共有1400余戶4100多人,流動人口多,“就業難、難就業”是轄區一大民生問題。2024年,在社區的精准幫扶下,包括帕提古麗在內,該社區256人次實現就近就業。

記者感言:變化的背后

因為一份工作,帕提古麗·蘇力和她的家庭發生了變化,讓她擁有了信心和勇氣,對未來生活有了新期待。

帕提古麗臉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是她努力與堅持的結果,更是自治區就業政策給各族群眾帶來的福祉。

帕提古麗改變的背后,是烏魯木齊市天山區積極打造“15分鐘就業服務圈”,建立“政府主導+社區共建”基層就業服務新機制的有益嘗試,是社區用心用情服務的最好証明,也是社區創新工作模式的生動實踐。

躍進街南社區以居民需求為導向,通過在社區搭建1個零工驛站,延伸精准推送崗位、提供就業指導、注重培訓需求3項服務,探索建立了“1+3”工作法。社區干部還通過“線上+線下”雙驅動“送技能、送崗位”的方式,幫助居民解決就業問題,成為天山區在解決就業方面的典型經驗予以推廣。

各級政府部門的不斷探索和努力,如同春天的暖陽,照亮了帕提古麗的生活,也讓更多的帕提古麗們找到工作、穩定就業,開啟了幸福生活的大門。(張冬梅)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