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無聲舞者鬧社火

2025年02月13日11:31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2月11日早晨,陽光洒滿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石人子溝街道辦事處一樓大廳。

22歲的領舞吾力達娜·托呼達拜克,認真看著老師的動作示范和口型,心裡默數著節拍,腳下和手上做著動作,婀娜的身姿、舒緩的動作,展示出新疆舞蹈的魅力。

很少有人發現,這位翩翩起舞的女孩其實是一名聽障人士。通過打字交談,記者了解了她過往的經歷。

“我的世界,沒有虫鳴鳥叫。”吾力達娜的童年,像是一支沒有旋律的舞蹈。她出生在水磨溝區石人子溝街道葛家溝村,這裡風景秀美,當地人能歌善舞。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高燒改變了一切,懵懂的她並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只是感覺世界突然安靜了下來。

“一次,我和小朋友輪流蒙著眼睛玩捉迷藏游戲。捉人的小朋友數了十聲后轉頭看我還傻傻站在原地,立馬就抓住我了,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自那時起,吾力達娜變得不太愛出門,更喜歡對著電視看舞者們翩翩起舞,時常看得入迷。

吾力達娜的失聰讓母親心痛不已,為了讓她能像正常孩子一樣成長,她將女兒送到了烏魯木齊市聾人學校。“學校裡有一門課程,叫律動課。老師讓我們把手放在鼓上,敲擊鼓面,讓有節奏的震動通過雙手傳遍我的全身。那一剎那,我震顫了。就像一股強大的電流撞擊著我的心。”她情不自禁將耳朵貼在鼓上,用整個身心去感受這震蕩,也第一次萌生了跳舞的夢想。

對吾力達娜來說,跳舞最難的是掌握舞蹈動作的節奏和旋律,“老師們費了很大心思,先是教我們手語,然后用電視視頻教學,一個拍子一個拍子地去教,我就跟著動作去做,等每個動作都熟悉了再跟隨節拍連貫起來。”

多年來,憑著對舞蹈的熱愛和不懈努力,吾力達娜順利考上了鄭州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圓了夢。

今年寒假,吾力達娜早早離開學校趕回烏魯木齊,因為她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和石人子溝街道社火隊一同訓練,在元宵節當天表演。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社火,看到村民組成的社火表演隊在排練時歡天喜地、熱火朝天的模樣,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在吾力達娜看來,社火表演最大的特點就是突出民間藝術性,“我們的社火隊最大的特點是將民族舞蹈和社火融合在一起,我在隊裡擔任‘黑走馬’表演的領舞。”

和社火隊合作最困難的是找節奏,“因為聽不到音樂旋律,就隻能靠重復,一個動作重復成百上千次,形成一種心理節奏。”一句輕描淡寫的“上千次”,道出了她背后付出的艱辛。

“起初,我擔心會有溝通問題,但她特別認真,又是學舞蹈專業的,教起來並不費勁,遇到難度較大的動作時,她就用手機打字或者身體動作來交流。”社火隊指導老師、新疆藝術學院舞蹈老師麥爾則耶·迪力夏提說。

春節前,新疆國際大巴扎步行街啟動了“打起手鼓 舞起龍”烏魯木齊社火迎新春活動暨天山區分會場聯賽,吾力達娜和社火隊第一次亮相。

那天,現場音樂震天響,歡聲笑語不斷,吾力達娜卻犯了愁……“這麼大的雜音,助聽器恐怕無法接收到舞蹈音樂,整台表演下來可以嗎?”吾力達娜心裡有些打鼓。

但她很快就想到了解決辦法,那就是靠振動找節拍,“訓練時,我們蹲在地上,用手掌使勁拍著地板,通過地板的振動來感受音樂的節奏。在心裡默數節拍,即使有再大的雜音也不影響表演。”吾力達娜說。

當音樂響起,利落的動作、自信的笑容,吾力達娜的舞姿收獲了無數掌聲,“2月12日元宵節,我們亮相烏魯木齊社火鬧元宵展演活動,希望大家都來看我們的演出。”(劉萌萌)

(責編:李龍、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