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當南山的陽光照進樂野

在烏魯木齊縣板房溝鎮,有一家名為“樂野”的民宿,主理人是獨立音樂人周成,那首火遍全網的民謠《往后余生》,他是編曲之一。2019年,這個以音樂為主題的民宿迅速出圈,獲得了新疆民宿創意年度大獎。
近日,記者來到樂野民宿。民宿面積不大,上下兩層,白牆灰瓦,院子裡鋪著木棧道。太陽正好,一隻藍貓在趴著晒太陽,篝火區還有前一晚木柴燃燒的味道。
在民宿公共區,大大的玻璃窗透著暖暖的陽光,周成和五六個在南山開民宿的同行喝茶聊天。得知記者來意,准備起身離開的他們又坐下了:“我們也要聽,取取經啊!”
近年來,新疆民宿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並逐漸形成品牌效應,如何跳出“同質同景”圈子,這是大家迫切想知道的。“很簡單,換位思考,你就把自己當游客,看看你想要什麼。”周成說。
周成是土生土長的烏魯木齊人,大學畢業后走南闖北賺到了第一桶金。2019年,他回到新疆。當時,新疆旅游業發展勢頭正勁,烏魯木齊南山旅游持續升溫,他看准這一商機,投入全部家當建起了樂野民宿。
營業第一年,樂野民宿主打“住得安靜、吃得舒服”,跟大多數民宿沒什麼兩樣。那年,來捧場的大多是朋友,生意“湊合”。2020年起,為了生存,周成隨大流,走起高端路線——菜品高級、住房豪華、消費高價,用他的話說,“跟星級酒店就差樓高了”,但顧客體驗感並不好,生意還是“湊合”。
高不成低不就,這讓周成反思。他關了店,用了兩個多月時間到處旅游,住民宿,把感受記錄下來。
周成的手機裡還保存著20篇當時寫的旅行日志:大理民宿舒心,杭州茶園民宿愜意,上海民宿熱鬧,青島民宿敞亮……慢慢地,他看明白了——成功的民宿都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讓人感到舒服,有離開自己的家入住另一個家的感覺。這一點,他的“樂野”還沒有。
2023年,周成停業整頓。砸掉小窗戶,換成3米長、4米寬的大窗,讓陽光足足地射進來﹔在院子和晒台都擺上躺椅,游客想躺就躺﹔把公共區域分出多個功能區,有閱讀區、綠植區,還有樂器區﹔讓菜品回歸家常,32元的青豆蝦仁、28元的干鍋土豆片、6元一串的小烤肉……把院門敞開,過往的游客不消費也可以來逛逛、坐坐﹔夜晚辦起了小型音樂會,讓山裡的漫漫長夜動起來、活起來……
“南山民宿300多家,周成最能折騰,民宿體驗感最好,舒服得讓人羨慕嫉妒。”同行這麼說。“卷”創新、“卷”內容、“卷”價格,“三卷”齊下,樂野民宿名氣大增,慕名而來的游客越來越多。而他的民宿文化內涵豐富,破解了民宿同質化的問題,成了同行眼中的“精品民宿”。
說話間,陸續有3批游客進來,有的打卡拍照后離開,有的預定好晚餐、住宿后先去山上玩雪,還有一位游客在等人,舒服地窩在沙發上,晒著太陽,居然睡著了。
2025年跨年夜,周成當初沒想搞跨年活動,架不住老顧客催問。離2025年還有5個小時,他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了跨年活動。“沒想到,3小時后,我的店裡全是人,樓梯、書屋區域都坐得滿滿當當。”周成說,大家一起唱歌、放煙花、點篝火、喝酒。后來,一個個小桌拼成一張大桌,本不相熟的人們變成了朋友。有一位顧客唱起《朋友》,大家跟著一起唱,變成了大合唱。那天,大家都沉浸在“舒服”裡,感嘆著生活的美好。
在游客心裡,樂野是民宿,也是音樂館、茶吧、圖書館,是南山腳下可以舒心的“家”。
2025年,新的一年,周成又開始策劃新的“變”。他想要在“家的感覺”上做足功課——區域重新劃分,窗戶變成落地窗,把家的場景搬進民宿,將家庭聚會時的活動融進來,給游客更多“家”的驚喜,“要讓游客一進來,全都舒服得想要‘脫鞋’。”
記者感言
民宿要有“家味”
“如果我是游客,我也會來樂野民宿體驗。”這是幾位同行給樂野民宿的評價,在他們看來,樂野民宿讓游客動心的絕對是那份獨特的“家的味道”。
民宿其實是“非標准化產品”。近年來,隨著新疆旅游業大發展,各地民宿遍地開花,如何避免千店一面,打造獨屬的“詩和遠方”,讓不少從業者頭疼。周成的樂野民宿就為大家打了樣。從他把民宿打造成“家”就可以看出,好的民宿要有主理人依靠閱歷、經驗、特質賦予的生命,要立足地域特色,深挖當地人文資源,通過“民宿+”模式,豐富民宿體驗內容,在品質特色上下功夫、在文化內容上做文章。隻有留住“民”的根基,做好“宿”的服務,才能給游客留下更多獨家記憶,讓游客舒服,民宿也會變得更加熱氣騰騰。(阿比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