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投放“口糧”、實施救護……

新疆為野生動物過冬撐起“保護傘”

2025年02月06日11:29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寒冷冬季,野生動物面臨嚴酷的生存挑戰,有的缺少食物,有的受傷被困。新疆各地紛紛伸出援手,用愛心為野生動物過冬撐起“保護傘”。

入冬以來,托裡縣甘家湖林區被厚厚的積雪覆蓋,平日在林區嬉戲的盤羊、鵝喉羚等野生動物出現覓食困難。為幫助動物們度過寒冬,1月12日,托裡縣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攜帶苜蓿、玉米,前往林區野生動物出現頻率高的區域進行投放。

“這是托裡縣入冬以來第一次給野生動物投放飼草料,在3個區域同時進行,累計投放苜蓿3000公斤、玉米800公斤。”托裡縣自然資源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羅曉燕說。

為保障野生動物安全過冬,塔城地區林業和草原局根據各縣市實際情況配發了價值5萬余元的苜蓿、玉米、藥品等物資,各地加大管護巡查力度,對生病受傷的野生動物進行收容,最大程度減少極寒天氣對野生動物造成的傷害。

1月14日,新疆天山西部國有林管理局鞏留分局在恰西管護所林區為野生動物投放飼草料,將“口糧”送至野生動物“家門口”。

“今年的雪比較大,野生動物從山頂跑到牧區周邊覓食。為保証野生動物正常生存,我們投入大量飼草料讓野生動物安全過冬。”新疆天山西部國有林管理局鞏留分局恰西管護所所長丁明才說。

鞏留分局在轄區4個所站80多個點位投放飼草料,通過一周投放一次,3天巡視一次,確保野生動物安全過冬。同時,完善巡護救助體系,每一片山林都有專業人員守護,讓每一隻受傷的野生動物都能得到及時救治。

除了提供過冬“口糧”外,新疆各地還向受困、受傷的野生動物實施救護,幫助它們在寒冷冬季脫困、療傷,重返大自然。

近日,瑪納斯國家濕地公園管護人員發現一隻大天鵝被長時間困在結冰湖面。管護人員將虛弱的大天鵝解救出來並帶回室內,為它補充玉米粒等營養物質。目前大天鵝身體已慢慢恢復,待完全康復后將放歸野外。

沙灣市公安局博爾通古派出所民警接到游客報警,在一處橋洞旁,發現一隻狐狸幼崽。民警及時趕到現場,將四個月大的狐狸幼崽帶回派出所,聯系專業人員展開救護。狐狸幼崽被送到動物醫院進行拍片檢查和治療,康復並具備野外生存能力后,將放歸大自然。

近年來,新疆加大野生動物及棲息地保護力度,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受到庇護。目前,新疆已建立自治區級以上自然保護區28個,佔全區總面積的10.8%,為野生動植物保護、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撐起了“保護傘”。烏魯木齊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喀什地區、哈密市、克拉瑪依市等地(州、市)相繼建成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站,全區野生動物救護體系進一步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基本形成。(曹華)

快評

讓野生動物“病有所醫”

冰天雪地裡,野生動物病了、傷了,該怎麼辦?這是每一位關心愛護野生動物的人關心的事。

塔城地區林業和草原局加大管護巡查力度,對生病受傷的野生動物進行收容﹔新疆天山西部國有林管理局鞏留分局完善巡護救助體系,讓每一隻受傷的野生動物都能得到及時救治……這是新疆加大野生動物救治力度,讓野生動物病有所醫,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生動體現。

北疆的冬季長達半年之久,對於人類而言,吃飽穿暖就能愉快地過冬。但對於野生動物來說,能否安全度過漫長的冬季,則關系到它們的生死存亡。數九寒天,野生動物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就是食物短缺和生病受傷能否得到及時救治。

解決野生動物冬季覓食困難“有跡可循”。例如,新疆天山西部國有林管理局鞏留分局將“口糧”送至野生動物“家門口”,就精准解決了野生動物冬季的補飼問題。

投喂容易救治難。對於隨時隨地可能“落難”的野生動物個體來說,如何確保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存在困難,受傷、得病、掉入陷阱……各種情況之下,施救變得難上加難。

據媒體報道,我國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呈現數量總體恢復增長和棲息環境不斷優化的良好發展態勢,瀕危野生動物種群穩定增長。

令人欣慰的是,新疆各地也積極採取措施救治野生動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四師61團的群眾將受傷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鵟鷹送到伊犁邊境管理支隊小麻扎邊境派出所進行施救﹔后腿受傷、無法站立,喪失野外自主生存能力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黃羊被阿克蘇邊境管理支隊吐木秀克邊境派出所妥善處置……

讓野生動物“病有所醫”,得到及時救護,就是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呵護珍貴的生物多樣性。

野生動物資源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它們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讓野生動物“病有所醫”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必須全社會共同參與,長期不懈地努力。當一個豐富多樣、持續穩定的良好生態變成現實時,身處其中的每一個生命都將因此受益。(黃紅英)

(責編:陳新輝、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