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春意滿天山 樂享文化年

2025年02月04日10:57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1月29日,小朋友在霍爾果斯市圖書館體驗剪紙藝術。波麗攝

2月2日,游客在新疆博物館參觀。孫振嵩攝

過文化年已經成為新年俗。乙巳蛇年春節,是中華兒女迎來的首個申遺成功后的春節,新疆各地用創新的表達方式、高質量的文化供給,不斷增強各族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人們在文化浸潤中感受濃濃的年味,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慶佳節。

春節期間,新疆各地文化場館立足館藏優勢,整合多方資源,精心策劃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春節活動,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參與,文化場館成了春節期間的熱門打卡地。

1月31日,大年初三,新疆圖書館一樓報告廳內笑聲連連、掌聲不斷,一場別開生面的“書韻迎春·笑對人生”相聲專場在這裡精彩上演。舞台上,紅星相聲社的演員們身著傳統長衫,表演了快板《玲瓏塔》、相聲《對春聯》《打燈謎》、川劇變臉等節目,他們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和精湛的表演技巧,為觀眾帶來了一場歡樂的傳統文化視聽盛宴。

“在新疆圖書館公眾號看到有相聲演出的消息,特意帶家人一同前來,共享這場文化大餐。節目很精彩,讓我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相聲藝術的獨特韻味。”演出持續了近兩個小時,但觀眾翟筱玲卻感到意猶未盡。

“傳承文化 溫潤心靈”系列研學活動、“金蛇獻瑞”春節非遺暨民俗攝影聯展……春節期間,新疆圖書館策劃組織了一系列線上線下文化活動,讓讀者們與書籍為伴,共度書香滿溢的新春佳節。

2月3日,大年初六。盡管戶外天寒地凍,但新疆博物館內卻人潮涌動,人們在這裡開啟了一場穿越時空的絲路奇旅,烏魯木齊市民艾力凱木·買爾旦和6歲的兒子乃孜然·艾力凱木也參與其中。

“博物館裡展品很豐富,從文物到各民族傳統服飾,展現了新疆悠久的歷史和多元的文化。館內還有很多寓教於樂的互動裝置,孩子都不舍得離開了。”艾力凱木說。

新疆博物館社教部副主任張蕾介紹,春節期間,新疆博物館每天定時推出10場免費講解服務,每天接待觀眾上萬人次,配合館內舉辦的各類展覽,還推出了博物館裡的“年夜飯”立體書制作、“國芳流韻,手繪青花”描摹等社教活動,讓觀眾在博物館內體驗不一樣的新年。

生肖文化是春節文化的重要元素。今年春節,和田地區博物館充分挖掘與蛇有關的館藏文物及文物背后的故事,不斷豐富講解方式,通過線上線下細致入微地講解,讓更多市民和游客在文物裡尋年味。

“在博物館裡看到了十二生肖銅鏡,覺得很新奇,還聽了很多文物背后的故事,在博物館裡過春節非常有意義。”和田市民熱比婭·艾合麥提說。

“希望大家通過觀看蛇元素的文物,了解蛇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形象和蘊意,在博物館裡感受年味。”和田地區博物館講解員阿麗亞·莫合塔爾說。

烏魯木齊市博物館同樣年味濃郁。烏魯木齊市博物館(市革命歷史紀念地管理中心)副館長李黎介紹,從大年初二至大年初六,該館持續開展了“國韻—長安十二時辰”等傳統歌舞展演,舉辦了國風市集及非遺體驗等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

春節期間,新疆美術館舉辦的《漢字裡的年俗——第十二屆天山南北賀新春非物質文化遺產年俗展》《祥瑞年年——蛇年生肖小幅版畫展》《迎新春·展鄉情——2025年畫、農民畫優秀作品展》等一系列內容豐富的迎新春系列美術展覽,吸引了眾多參觀者。滴膠鑰匙扣、水彩畫、剪紙、竹編書簽、刺繡等富有創意的公共教育活動也吸引了不少參與者,人們在創造中盡情釋放歡樂,度過一段趣味橫生又充滿文化氣息的假日時光。

“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下,從認識簡單的竹編圖案開始,到最后自己編了一個書簽。傳統手藝裡藏著文化的根,這樣過年很有意義。”烏魯木齊市民趙瑞說,春節期間,美術館裡豐富的藝術展覽和公教活動,給大眾提供了接觸和學習藝術的機會。

春節期間,哈密市博物館舉辦了非遺剪紙服飾暨賀新春國潮T台秀社教活動,活動中,家長和孩子齊心協力,剪出了一件件獨一無二的非遺剪紙服飾,傳統剪紙藝術與現代時尚元素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文化中心,一場以《四季歡歌賀新春,歡天喜地過大年》為主題的文藝演出與年畫展活動,為各族群眾帶來了一場融合視聽與文化藝術的盛宴﹔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的“祥瑞納福·非遺裡的吉祥文化”木刻版畫體驗活動,讓觀眾通過互動體驗感受文化傳承的時代脈動……新春佳節,文化場館與大眾的“雙向奔赴”分外精彩,富有創意和特色的展覽與活動,讓人們在文化空間中凝望厚重歷史,賦予過年全新的儀式感。(記者賈春霞,通訊員阿巴拜科日、惠豐蕾)

(責編:李龍、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