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附縣:樂器村裡琴聲悠揚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臨近蛇年春節,在中國新疆民族樂器村有一間樂器工作坊的熱合曼江·吐爾遜越發忙碌了。每到春節,來自各地的游客會到他這裡挑選喜愛的樂器或旅游紀念品,為此他一直在趕制各種樂器。
位於疏附縣吾庫薩克鎮托萬克吾庫薩克村的“中國新疆民族樂器村”,每天都會傳出薩塔爾、二胡或艾捷克的琴聲,時而高亢時而悠揚的音樂,常常引得游客被這裡熱烈的氛圍所感染,大家跟著節奏拍打著手掌,沉浸在這美妙的旋律之中。
這裡家庭作坊式制作樂器的歷史已有150多年,制作的樂器有27大類、50多個品種,幾乎涵蓋了新疆所有的傳統民族樂器。
今年54歲的熱合曼江也是民族樂器制作手藝人,他既會做艾捷克、獨它爾等,也會做琵琶、二胡等,每個月光制作、銷售樂器就能掙近一萬元,“有一次,我用牛骨手工制成的一把彈撥爾賣到了4000元。”熱合曼江自豪地說。
熱合曼江一般用桑木制作普通的彈撥爾,從最初的加工桑木原料到制作琴頭、共鳴箱等樂器部件,再到繪制有巴旦木花等精美花紋的外觀,制作一把彈撥爾需要一周多的時間。如今,熱合曼江制作的樂器走出了喀什地區,在位於烏魯木齊的新疆國際大巴扎銷售,有的還銷到北京、上海等城市。
在旅游旺季,熱合曼江需要用大量的時間來制作樂器旅游紀念品。一套有艾捷克、獨它爾、彈撥爾、熱瓦普和胡西塔爾,共5種木質小樂器的旅游紀念品,是最熱銷的。“有的時候一天就能賣30多套。為了迎接蛇年春節,我又趕制了一批,怕不夠賣,不能讓遠道而來的游客失望。”熱合曼江說。
熱合曼江不僅制作樂器精美,彈奏樂器也很拿手,“我感覺自己的性格從制作樂器后,越來越開朗了,可能是因為收入的增加而更自信了吧。”
在熱合曼江的手機微信裡,存有很多天南地北的朋友。“熱合曼江有一位認識5年多的好朋友叫老劉,老劉家在廣東。老劉第一次來我們這游玩兩人就認識了,很是投緣,這幾年經常找他制作各種樂器。”熱合曼江的妻子吐提姑力·吐爾遜說,“每次寄樂器的時候,我都會再加一些當地的干果一起寄走。現在,我和老劉的愛人也常在微信裡交流。”
這種因為樂器結緣,在旅游中相互了解、增進友誼的故事,在樂器村還有很多。在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公布的2024年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俗文化旅游優選點名錄中,就有中國新疆民族樂器村。
在與記者交流中,吐提姑力說得最多的是家裡生活條件的改善。“我們家培養了兩個大學生,有500多平方米的房子,小汽車、家電都有,對於目前的生活,我很滿足。”吐提姑力說。(瑪依古麗·艾依提哈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