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過大年,看大戲

窗外冰天雪地,屋內鑼鼓鏗鏘。新春佳節,七師一二七團文化宮裡傳出激昂婉轉的豫劇唱腔,蘇興紅豫劇團的10余名老中青戲曲愛好者或身著戲服,或懷抱樂器,為職工群眾獻上精彩表演。
“娘、娘、娘,我給你說,俺嫂子她媽跟來了。”梆子聲響起,豫劇團新編戲劇小品《朝陽溝》的演員們逐一上場,扮演銀環娘的演員姚莉唱道:“我十月懷胎容易嗎!我把你從這麼大養成這麼大……”圓潤的唱腔、精彩的演繹,讓現場觀眾紛紛叫好。
隨著胡琴聲轉為急促,這出戲的演出進入高潮部分,演員和觀眾們已是沉醉其中。這出戲落幕后,姚莉依然忍不住地“復盤”道:“方才,栓保這句‘我堅決在農村干它一百年’,這個‘干’字,要帶著笑音往上挑才好。”邊說邊唱,眼角的皺紋都舒展開來,恍惚間,自己又成了年輕時那個初學豫劇的姑娘。
“當年開荒住地窩子,條件很艱苦。一到過年,我們就上台表演豫劇《穆桂英挂帥》,給大伙兒提提士氣。”姚莉指著文化宮牆上的一張老照片,照片中,演員們裹著軍大衣在雪地裡表演,台下觀眾的睫毛上都挂滿了冰霜。
“在咱們團場,哪個不是聽著豫劇長大的?”蘇興紅豫劇團團長邵會良站在門口,邊跺掉鞋子上的雪邊對記者說。此刻,窗外寒氣逼人,胡琴聲卻像一團火,把台下的兵二代、兵三代們的心都焐熱了。
不一會兒,《花木蘭》選段的曲調響起,幾個孩童聽得入迷,其中一個小丫頭跟著節奏哼唱起來,發辮上的紅頭繩一顫一顫的。
據考証,一二七團首個豫劇團成立於1962年。多年來,該團黨委致力於打造“豫劇之鄉”文化品牌﹔2021年7月,蘇興紅豫劇團成立,廣泛開展豫劇宣講、送文化下基層、帶豫劇進校園、文藝展演等活動,還在幼兒園裡設立豫劇課堂,讓孩子們從小感受傳統戲曲的魅力,此舉受到職工群眾廣泛好評。2021年,一二七團“軍墾豫劇”成功申報師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22年5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疆豫劇傳承基地”和“兵團第七師豫劇文化培訓基地”在團場挂牌。
邵會良說:“目前,豫劇團已培訓出20多名青少年演員。豫劇是團場的一張文化名片,我們要讓在天山腳下回蕩了半個多世紀的梆子聲,繼續溫暖激勵新一代兵團人更好地履行職責使命。”(孫永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