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芬芳潤心田

1月29日,二師三十七團舉辦社火表演活動,來自機關、連隊(社區)的5支表演隊走上街頭,輪番表演舞龍、舞獅、扭秧歌等傳統社火節目,為職工群眾送上新春祝福。楊鐵軍 攝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火紅的中國結、流光溢彩的花燈……充滿濃厚中國風的節日裝飾點綴著大街小巷,洋溢出濃濃的年味﹔民俗演出、冰雪游樂等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活動,持續提升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讓兵團各個墾區沉浸在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之中。
非遺體驗魅力十足
“蛇的舌頭是分叉的,捏的時候要用小剪刀給它剪開。”“這個戴著皇冠的剪紙蛇好乖哦。”……1月30日,新疆游客集散中心裡人頭攢動、喜氣洋洋,兵團“蛇舞新春”國潮燈會活動火熱開展,吸引了眾多居民和游客前來參觀體驗。
精捏面人、剪紙、糖畫、吹糖人等一項項非遺技藝精妙絕倫,巧奪天工的一件件非遺作品琳琅滿目,令人愛不釋手。在這裡,人們不僅能親身體驗剪紙、糖畫等非遺代表性項目,還能品嘗地道美食、欣賞年俗表演,盡情感受歡樂過大年的濃厚氛圍。
“近距離觀看非遺作品的制作過程,還能親手操作,感覺新奇又有趣。”游客張悅熙在體驗了糖畫制作后欣喜地說。
室外,《蛇舞新春》《千年等一回》《洪福齊天》《合家歡樂》《詩韻兵團》等一組組大型主題彩燈,在現代燈光技術的加持下,帶給人們強烈的視覺震撼。
春節期間,十二師通過舉辦燈會以及配套推出年俗文化大集、社火大巡游、新春演唱會、冰雪賽事等系列活動,充分滿足節日期間職工群眾和游客們的文化及旅游消費需求,營造歡樂、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
乙巳蛇年春節,是這一中國傳統節日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后的第一個春節。連日來,各具特色的非遺賀新春活動在兵團各師市火熱開展,讓職工群眾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度過一個喜慶祥和的中國年。
文藝展演異彩紛呈
鑼鼓喧天辭舊歲,龍騰獅舞賀新春。
每到春節,兵團各師市、團場都會舉辦“春晚”“村晚”“社火展演”等活動,職工群眾歡聚一堂載歌載舞,熱熱鬧鬧歡度新春佳節,處處彌漫著濃濃的年味兒。
扭秧歌、舞獅子、劃旱船……在二師二十一團社火展演現場,觀眾們的歡聲笑語和演員們的表演共同繪就了一幅歡天喜地迎新春的幸福畫卷﹔在二十二團,千余名社火表演者身著色彩鮮艷的服裝,手持彩綢、腰系腰鼓,戴著民俗頭飾,將歡樂喜慶的氛圍拉滿。
歡歌迎新春,熱鬧過新年。歌舞、詩朗誦、情景劇、戲曲……近日,2025年八師石河子市春節聯歡晚會在石河子明珠劇場精彩上演。
“晚會展現了干部職工群眾昂揚向上奮進新征程的精神面貌,讓我更加有信心扎根這裡,為師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觀眾徐嘉奇說道。
文藝百花齊盛開,邊疆處處聞弦歌。春節假期,兵團各師市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活動,職工群眾在節日氛圍裡禮贊偉大祖國,在時代氣韻中堅定了文化自信。
文化供給多元豐富
走進博物館看展覽、賞民俗,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逐漸成為一種新年俗。
水碓搗刷、紙槽撈紙……傳承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造紙術的燦爛文化,1月18日至2月1日,三師圖木舒克市圖書館持續開展“傳承文化·溫潤心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廣普及活動,組織孩子們親身體驗古法造紙技藝。
攪拌、分離、平鋪、自然晾干,一張完整的紙張便制作完成了。然后,再在紙上精心鋪放干花作為裝飾,一張與眾不同、充滿創意的古紙作品就此誕生。
活動期間,該圖書館還舉辦了中華優秀典籍文化展以及雕版印刷、古舊書頁修復等傳統技藝體驗活動,以豐富職工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我們希望讓更多青少年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激發青少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三師圖木舒克市圖書館工作人員郭莉莉介紹。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也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因素。錦繡河山,紅旗漫卷﹔文藝演出,好戲連台﹔展館景區,人潮涌動……七秩風華,不輟啟新,兵團將以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更高質量的文化產品供給,不斷增強職工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徐敏 馬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