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回望2024·年終特別報道丨文潤萬心

2025年01月26日11:01 | 來源:兵團網
小字號

文化如水,潤物無聲。兵團的發展史也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文化繁榮發展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相連,在屯墾戍邊的偉大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而今,這幅氣勢恢宏的壯麗畫卷,隨著職工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富足而增添了更多色彩。

2024年,兵團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加快推進先進文化示范區建設,大力實施文化潤疆,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為建設美麗新疆、繁榮兵團匯聚起強大精神力量。

文藝創作百花齊放

近日,全國首部反映兵團農業機械現代化主題的電影——《昆崗的號角》,在全疆院線熱映。該片以兵團棉花產業機械化發展為切口,講述了主人公在兵團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中勇挑重擔,用勤勞和智慧推動兵團棉花產業技術革新、建設美麗家鄉的故事。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創作生產優秀作品是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2024年,兵團進一步健全文藝精品工程扶持引導機制,對一般項目和青年創作項目實行“名師指導”,對38個扶持項目實施跟蹤管理,推動電視劇《家在兵團》、民間文藝《兵團輝煌七十年——軍墾贊歌》等24個項目的創作和展演﹔組織名刊名編走進兵團,在《人民文學》《青年文學》等重要文學刊物集中推出兵團作家的作品30多篇。

創作精品、打磨力作,兵團不斷加強舞台藝術創作生產。2024年,兵團高質量完成慶祝兵團成立70周年文藝晚會、央視春晚喀什分會場演出任務,相關系列短視頻瀏覽量超2億人次﹔創排以兵團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為人物原型的話劇《為了大地的豐收》,累計演出22場,吸引1.5萬人次觀演﹔雜技劇《孟母三遷》、秦劇《西域漢關》、豫劇《風雨行宮》等4部劇目作為兵團代表劇目,在第二屆新疆文化藝術節上展演,均獲優秀劇目獎。

“腳踩堅實的大地,藝術才可放飛想象的翅膀。”兵團文聯副主席,兵團歌舞劇團黨委書記、團長蔣玫說,一年來,兵團持續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積極組織開展各類文藝採風創作活動,鼓勵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一線開展文藝實踐,創作出更多充滿生活氣息、弘揚兵團精神、飽含人間真情的原創新作。

“今后,我們將加強項目扶持工作的統籌指導,讓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職工群眾、深入生活,加大現實題材文藝作品創作力度,持續擴大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兵團文聯相關負責人表示。

文化惠民亮點紛呈

一座座設施齊全的圖書館、博物館、綜合文化活動中心等公共文化場所覆蓋城鄉﹔一場場歌舞表演、非遺展演、書畫展覽等文化活動豐富多彩……過去一年,開放度高、可及性強、更可持續的公共文化產品,持續提升了兵團職工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質。

1月5日,在十師北屯市圖書館閱讀區,市民王安茹和孩子一起靜心閱讀。十師北屯市圖書館現有紙質藏書23.4萬冊、電子藏書93萬冊,2024年累計接待讀者6.9萬人次。

立足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和效能,兵團建強兵、師、團、連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基因融入師市和團鎮建設發展,加快構建覆蓋兵團、輻射地方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年來,兵團支持師市14個文化館、9個圖書館、4個美術館、7個博物館和團場189個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連隊120個文化站免費開放,將公共文化服務延伸到團場、連隊和社區。

職工群眾的文化需求在哪裡,文化舞台就搭建到哪裡。

2024年,兵團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逐步完善以直屬文藝團體為主力、師市專業文藝團體為輔助、基層業余文藝團體為補充的三級文化交流活動機制,常態化開展“送文化下基層”“文化進萬家”“戲曲進鄉村”等文化惠民活動,讓廣大職工群眾在家門口盡享文化發展成果。

一年間,兵團與文旅部、自治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首屆中國新疆民間藝術季並舉辦兵團專場活動,組織21支民間藝術團隊同台演出,吸引觀眾5萬余人次﹔開展“送文化下基層”等文化惠民活動1200余場次,惠及職工群眾45萬余人次﹔邀請中國交響樂團等6家國家直屬文藝院團赴9個師市開展惠民演出37場次,惠及職工群眾2萬余人次﹔12個團場入選全國“四季村晚”示范展示點,在國家、兵團公共文化雲平台開展展播活動,累計在線觀看人次超110萬……

“我們將用好兵團精神寶貴財富,繼續舉辦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品牌活動,為職工群眾提供更加豐富優質的精神文化食糧。”兵團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文旅融合動能澎湃

“我喜歡領著孩子逛展館,更深入地探索歷史、了解文化。”1月6日,在七師一二六團戈壁母親紅色記憶收藏館,居民馮福香正和孩子一起挑選心儀的文創產品。

作為“戈壁母親”文化發源地,近年來,一二六團持續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先后投入1.2億元打造紅色教育基地,建成包含戈壁母親展覽館、戈壁母親舊居、戈壁母親文化創意園及黨員教育活動中心、綜合文化活動中心等場館在內的軍墾特色紅色文化陣地,年均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

旅游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一年來,兵團以推進先進文化示范區建設為統領,通過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完善工作協同機制、豐富產品供給等有力舉措,著力構建“一心、一圈、兩帶、多點”旅游業發展格局,扎實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聚焦“紅色+旅游”,兵團深挖紅色文化資源,推動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四十七團沙海老兵紅色旅游區等一批場館景區成為兵團文化旅游地標和精神標識,著力打造“兵團記憶”等特色旅游產品品牌,開展“紅色之旅·壯美兵團”大型旅游推介活動,舉辦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紅色旅游創意策劃大賽全國決賽,組織開行紅色旅游援疆專列,打造更豐富、更完善、更便捷的紅色文旅產品和服務項目。截至目前,兵團已建成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7個,培育全國紅色旅游五好講解員12名。

聚焦“鄉村+旅游”,兵團積極組織舉辦餐飲美食大賽、攝影大賽,推出“新疆美食·軍墾套餐”,組織師市開展環塔拉力賽、郁金香花季、薰衣草文化旅游節等主題活動,2024年組織開展文旅促消費活動千余場次,進一步釋放了兵團文旅消費潛力。

與此同時,兵團著力培育發展旅游新業態。一師阿拉爾市“沙漠之門”景區推出低空滑翔體驗項目,八師石河子市開展露營季活動,十四師昆玉市依托昆侖山大峽谷景區推出“飛躍牧場”直升機體驗游項目,以更好滿足游客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旅游需求。

最是文化潤人心。新時代新征程,兵團正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堅定的文化自信,加快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不斷書寫兵團文化發展新篇章。(劉美惠子)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