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浩瀚沙海 生態瑰寶
深冬,在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甘家湖保護區”),雪花窸窸窣窣地飄落,無垠的沙海被裝扮得銀裝素裹。放眼望去,一棵棵白梭梭、胡楊樹,一簇簇紅柳、鈴鐺刺,傲然挺立在荒漠上,千姿百態,宛如一幅水墨畫。
“快看,這小小的是野兔的腳印,這個桃心形的是鵝喉羚的……”郭聯合興奮地給記者指了指。隻見雪地裡有幾行深深淺淺、大小不一的腳印,快被雪花掩蓋了蹤跡。
“現在野生動物多得很。昨天中午,有五六頭馬鹿在路邊悠閑散步,也不怕人。”郭聯合打開了話匣子。
甘家湖保護區位於准噶爾盆地西南緣。今年51歲的郭聯合,是甘家湖保護區管理局精河管理分局五道泉中心管護站的一名護林員。他身后,是一片深秋時種下的白梭梭苗。“別看現在這些苗快干枯了,它們頑強得很。等開春雪化了,又能生意盎然。”郭聯合說。
甘家湖保護區總面積82萬畝,有沙漠、戈壁、草原、林地、沼澤、湖泊、河流……地貌類型齊全,生態系統多樣。這裡生長著以荒漠樹種梭梭、白梭梭和胡楊為主的植被,是亞洲最大的白梭梭林所在地。
“白梭梭與梭梭屬同一科,但也有區別。白梭梭葉片是三角形,尖端有芒刺,梭梭葉寬,沒有芒刺。”在甘家湖保護區管理局烏蘇管理分局三排中心管護站的展覽室,分局宣傳培訓科科長黑扎提·吐爾遜向記者介紹,白梭梭林是在干旱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森林類型。白梭梭抗干旱、抗嚴寒、耐鹽鹼,是防風固沙的優良植物。
“白梭梭根系很發達,主根一般深達兩米多,最深的能達四五米以下的地下水層,水平分布可至10米以外。白梭梭的種子一般隻能存活幾個小時,但隻要得到水分滋養,兩三個小時就能生根發芽。”黑扎提說。
走進茫茫雪地,隻見一株株白梭梭高矮不一,普遍顯得很“干瘦”。灰白色的樹皮,摸上去有些光滑。“一棵兩米高的白梭梭樹,需要十幾年的時間才能長成。一旦被破壞,重新恢復非常困難。”黑扎提說。
甘家湖保護區位於我國第二大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西緣,西北面就是著名的阿拉山口——我國四大風口之一,這是新疆北部冷濕空氣入侵的重要入口。大風卷起的沙塵,會危及烏蘇、奎屯和石河子、烏魯木齊等城市。作為綠洲邊緣阻擋風沙侵襲的天然屏障,甘家湖保護區就是天山北坡城市群的“生命保護線”。
歷史上,甘家湖保護區內不乏亂捕濫獵、盜砍盜伐現象,周邊的梭梭林向中心萎縮了20—30公裡。近年來,通過實施森林撫育、退牧還濕項目和禁止砍伐捕殺等舉措,甘家湖荒漠生態得到有效保護。
“甘家湖保護區劃分為3個功能區:核心區、緩沖區、實驗區。這就好比一個雞蛋,蛋黃相當於核心區,蛋清相當於緩沖區,蛋殼相當於實驗區,會分別施以不同強度的保護措施。”甘家湖保護區管理局黨支部書記、副局長郝團軍形象地說。
保護區附近的天鵝湖濕地,以前蘆葦茂盛,是造紙廠的原料供應地。后來蘆葦被全面禁止收割,生態補水也讓這裡的生態環境逐漸恢復。每到春秋兩季,天鵝湖濕地就成了水鳥的樂園,疣鼻天鵝、赤麻鴨等多種水鳥匯集於此,十分壯觀。
保護區內,偶爾能見到牧民們的“冬窩子”,牛羊駱駝等散落附近。“隨著牧民定居工程和退牧還濕工程實施,大部分牧民已遷出,目前還有100余戶農牧民居住在這裡。”烏蘇管理分局局長牛義強說,如今農牧民們深刻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自己的家園。他們成為義務護林員,一有點“風吹草動”就會第一時間上報。
站在沙丘上,58歲的精河分局葉克夏管護站站長李貞亮和同事們拿出無人機,操作柄輕輕一按,無人機就飛向了空中。“無人機巡護來回一趟40分鐘,巡護半徑10公裡,人員難以到達的地方、視野盲區,無人機都能到達!”李貞亮說。
以前,保護區內缺水少電,沒有網絡信號。如今,所有管護站都實現了視頻智能監控全覆蓋。防火設施也不斷完善,組建了專業森林消防應急分隊,安裝了高空雲盤,用上了無人機,修建了瞭望塔,基本實現現代化智慧護林。
目前,甘家湖保護區植被覆蓋率達67.41%,瀕危野生動植物數量不斷增加。近日,北京林業大學研究團隊推出了甘家湖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報告。報告顯示,甘家湖保護區現有維管束植物220種、脊椎動物241種,分布著黑鸛、波斑鴇、叢林貓、狼、赤狐、馬鹿、鵝喉羚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趙明昊 靳昊 孫金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