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庫車“龜茲小巷”:干群同心 小巷煥新

2025年01月09日10:15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1月6日,游客在庫車市薩克薩克街道“龜茲小巷”游覽。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周鵬攝

新疆庫車市薩克薩克街道“龜茲小巷”,仿佛有讓時光慢下來的魔力。

雖然已是寒冬,缺少繁花綠葉點綴,但步入其中,巷道整潔,古朴而時尚。百年民居、庭院廊柱、老舊物件,搭配新潮有趣的網紅打卡點……一幅歷經歲月沉澱卻依然鮮活的風情長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龜茲小巷”坐落在庫車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是庫車老城區晚清和民國初期街巷格局保存最完整街巷之一。但兩年前,這條走過百余年的小巷,卻是一副“垂垂老矣”的模樣。

“巷道塵土飛揚,房屋都是土木結構,已經傳了三四代,又老又舊。”在小巷生活了17年的居民阿麗婭·熱合曼說。

近年來,旅游興疆東風勁吹,庫車作為獨庫公路終點城市,旅游旺季時每天都會迎來大量游客。薩克薩克街道黨員干部與小巷居民交流時,感受到大家伙兒對於改善生活環境有著迫切願望。

“要不把小巷拾掇拾掇,把游客吸引到咱這來?”一個“大膽”的想法就此出現,街道干部立即開始走訪群眾,收集意見建議。

“部分群眾支持,也有人持觀望態度。”薩克薩克街道黨工委書記吳海斌坦言,“實話說,改造后會有什麼樣的效果,誰都無法預知。但我們想,再咋樣也能把居民生活環境改善一下吧?那就干。”

轄區幾十家商鋪、小微企業“七拼八湊”捐資3萬元,成為小巷“煥新”啟動資金。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掃除、大改造開始了——清除垃圾、平整道路、粉刷牆面,街道黨員干部們在工作之余見縫插針地干。小巷裡,每一天都有新變化。

改造過程中最難“搞定”的,還要數衛生死角。比如,小巷入口百米左右,兩座房屋院牆間留有一條狹長窄巷,滿是垃圾和雜物。“手推車、三輪車不好進,主要靠人力運。清理這些就用了3天時間。”街道社會工作者吐爾鬆阿依·艾海提回憶。

居民艾則孜·艾買提是窄巷清理隊一員。當最后一堆垃圾打掃完畢,他站在巷中,抬頭看見被“裁”成長條的天空,忽然靈機一動:“這條小巷以前沒名字,今后叫‘天空巷’怎麼樣。”他的建議得到大家一致贊同。

越來越多居民看到了街道黨員干部的辛苦付出。“本來以為他們是一時興起,沒想到是認真的。”“說到底這是自己的家園,干部們累得渾身酸痛,我們咋好意思坐著看!”……十個、百個、千個,一開始隻有100多名基層干部參與小巷改造工程,后來有4000多名居民陸續加入進來。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大家當起設計員、施工員,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紛紛拿出家裡的老物件、舊地毯、挂毯等用於小巷裝飾陳設,還發揮聰明才智,為各個打卡點起名。經過30個日夜的努力,在沒有專業設計指導和充足資金保障的情況下,200米的“龜茲小巷”“1.0版”完美亮相。

一步一景,處處出片。小巷真吸引來了游客!有些游客還將游玩感受發到短視頻平台,表揚優點的同時,也提出可以改進的地方。

“200米太短,玩不夠,還得原路返回。”

但這確實是3萬元能做出的極限效果了。

小巷干群不等不靠、積極求新求變、主動改造家園的事兒得到庫車市委市政府高度認可,為小巷二期建設劃撥了一筆資金,用於基礎設施改善、老舊房屋修繕等。

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有了保障和支持,大家伙兒底氣更足,干勁更大,薩克薩克街道決定6個社區各負責一段,黨員干部帶領自願加入的居民繼續改造。“和之前一樣,有任何想法、建議都能提出來,咱們商量出一個最合適的方案。”在主體風格保持一致的基礎上,大家集思廣益、任意發揮,小巷加速迭代“2.0版”,形成了1.2公裡閉環式游覽路線。

如今的“天空巷”以湛藍色為基調,白雲、星星、彩虹點綴其中,已吸引超30萬人次打卡。現在的“龜茲小巷”,色彩斑斕、開放包容,留得住鄉愁古韻,亦煥發活力新生,吸引百萬游客紛至沓來。(劉翔)

(責編:陳新輝、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