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服務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探索

2024年12月26日,在克拉瑪依豆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剛剛參加完互聯網營銷師技能培訓的網絡主播,已經將理論知識運用在實際工作中。 張偉攝
2024年12月21日,冬至,一碗熱乎乎的餃子下肚,外賣小哥阿卜杜薩拉木·阿卜力米提心裡頓時暖了起來。
“今天過節,社區邀請我們與居民一起包餃子,還為我們送上了厚厚的新手套,出去跑單也不那麼冷了。”在烏魯木齊市天山區賽馬場街道大灣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阿卜杜薩拉木指了指剛收到的禮物,“就像回家過節一樣高興。”
快遞員、外賣配送員、貨車司機、互聯網營銷師……近年來,隨著以平台經濟為代表的新業態蓬勃發展,聚集了大量以靈活就業為主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他們工作在“雲”上、在路上,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制度”。隨著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規模持續擴大,全社會自上而下關心關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氛圍越來越濃。
在新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就業環境如何?勞動權益能否得到充分保障?近日,記者走近了這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
服務向“新”
2024年12月23日,將外賣送到烏魯木齊市天山區鹼泉街道青年路東社區御錦城小區門口,外賣小哥牙生·吾拉依木將車停在了專門施劃的快遞、外賣車輛臨時停車處。
“上個月社會工作部來站點搜集‘微心願’,我就提出像這樣人車分離的小區,電動車沒地方停,沒想到我們很快就有了固定停車位。”牙生說。
向轄區餐飲企業發出為外賣小哥開辟休息區的倡議﹔每周下基層搜集快遞站點困難訴求……烏市天山區委社會工作部工作人員還跨上外賣小哥的電動車,以他們的視角去發現工作中遇到的難點。
“隻有換位思考,我們的服務才能更細。”烏市天山區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陳哲劍說。
停車、充電、飲水、如廁……對奔波在路上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來說,工作場景中遇到的困難,往往是衡量就業環境優劣的指標。近年來,新疆突出服務供給,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集中的居住區、商業區設置臨時休息場所,努力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便利的工作生活環境。
每年進出霍爾果斯口岸的大貨車司機保持在10萬人次左右。如何幫助他們解除長途跋涉中的后顧之憂?
摘下手套,拿起水杯,袁裡勝起身下車,快步走進位於金億國際物流園的“中哈國際司機之家”。
“我們拉水果蔬菜一路上都不敢停,以前到霍爾果斯就在車上將就幾個晚上。現在這裡設立了司機之家,不僅能吃上熱乎飯,還能洗澡、洗衣服,就像貨運司機的充電站一樣。”袁裡勝說,司機之家不僅能滿足他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需要,還時不時開展普法宣講、心理健康講座和健康體檢等活動。
保障為“新”
新就業形態不僅為新疆傳統產業轉崗勞動力就業開拓了新領域,也為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婦女、退役軍人、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就業開辟了新渠道。
為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促進靈活就業、增加就業崗位和群眾收入,2022年,新疆9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實施意見》(新人社發〔2022〕5號)。2024年新修訂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辦法》,明確要求建立和完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職業傷害保障制度,引導、督促相關用工服務企業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新疆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和田站點的快遞小哥阿卜來提·麥提托合提,入職第二個月就通過新疆智慧人社APP,查詢到了個人社會保險參保情況。
“之前我想當快遞員,家裡還有些擔心,怕路上出了事沒保障。沒想到剛入職公司就為我繳納了社會保險,尤其是工傷保險讓我心裡踏實多了。”阿卜來提說。
“截至目前,我們在全疆近300家營業網點,約4000名快遞小哥都已繳納五險。”新疆順豐速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經理耿延明說。
加強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培養、評價,暢通職業發展通道,也是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的一個方面。近年來,新疆支持行業主管部門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有針對性地制定各類專項培訓培養計劃,鼓勵和支持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取得職業資格証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証書,不斷拓寬他們的成長空間。
2024年,克拉瑪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指導克拉瑪依區、白鹼灘區人社部門,舉辦了15場互聯網營銷師技能培訓班。810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加培訓,其中182位網絡主播取得了互聯網營銷師職業技能等級証書。
克拉瑪依豆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6名主播也參加了職業技能培訓。“直播間的情勢瞬息萬變,有時候不知道該如何及時調整營銷策略,還會擔心產生侵權風險。這次培訓讓網絡主播對職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有了干好工作的信心。”克拉瑪依豆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偉說。
融入暖“新”
“青年郡小區門口有一段路特別滑,老人小孩走路要小心。”送單路上,外賣小哥張帆掏出手機,拍照后隨手上傳至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委社會工作部搭建的社區治理平台——“天山益騎”微信群。
很快,這張圖片就被小區所在的鹼泉街道紅橋社區黨委書記郭佳馨看到,並及時安排工作人員前去撒布防滑物資,消除了居民出行的安全隱患。
“發現問題我都會隨手拍照上傳,這都變成習慣了。”張帆說,平時遇到難事,社區想方設法解決。加入社區志願者隊伍后,感覺有了歸屬感,想多為社區做點事。
新疆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健全完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與基層治理的工作機制和激勵機制,組建以黨員為骨干的志願服務隊3000余個,發動960余名新就業形態黨員擔任網格員,2.6萬余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與到平安創建、文明宣傳、社區服務等工作中,成為城市的“移動探頭”。
在電動自行車把手上安裝手機支架存在交通安全隱患﹔送餐過程中嚴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在沙雅縣沙雅鎮金雁河社區一家外賣配送站點,外賣小哥亞森·艾麥爾又向同事們念起了“安全經”。
“站點每天一小會、每周一大會,我要向同事普法。作為‘法律明白人’,向商戶和消費者普法,也是我的責任。”亞森拿起食品安全宣傳冊、消費者權益保護普法封口貼等,一並裝進外賣箱,計劃取餐送餐時交給商戶和消費者。
作為全國“法律明白人”作用發揮工作試點地,沙雅縣在全疆首推新就業形態“法律明白人”培養工作,截至目前,已從外賣行業選出35名騎手,通過開展法律知識培訓使其成為“法律明白人”。他們在走街串巷中變身食品安全監督員、政策法律宣傳員和矛盾糾紛化解員,成為基層普法、依法治理的重要力量。后續,此項工作還將延伸至網絡主播、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勞動者中。(趙春華 符鑫燚)
記者手記
讓“迎著風的人”跑出更多暖體驗
有人將快遞小哥、外賣配送員、貨運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形容為“迎著風的人”,因為他們用時刻在路上的奔波,滿足了人們對“速度”和“便利”的追求。
在採訪中,有幾個讓記者動容的瞬間:零下十幾攝氏度的氣溫,外賣小哥的眉毛上,水汽凝結為冰晶﹔幾千公裡的路程,運輸果蔬的貨運司機不敢耽擱時間,頂多在加油時去趟衛生間……每一份職業都有不為人知的艱辛,而對於工作時長不定、雇佣關系靈活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來說,更需要全社會的關心關愛。
隨著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持續增加,全社會對這一群體的關注也越來越多。在勞動權益保障方面,新疆進行了很多探索。比如指導新就業形態企業與勞動者簽訂電子勞動合同﹔鼓勵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在新業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等集中的園區(開發區)、商務樓宇、商圈市場等區域建設黨群服務中心,提供政策宣傳、業務辦理等便民服務。
更讓人感到驚喜的是,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已經參與到平安創建、文明宣傳、社區服務等方方面面,新業態企業、新就業形態群體已成為基層黨建新的重要陣地、基層治理的新生力量。
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生活得更有尊嚴、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既是一道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考題,更是一道現代社會治理的必答題。要解好這道題,還需要不斷完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的法律法規,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和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機制,進一步發揮群團組織在維護勞動保障權益方面的積極作用,營造一個更加公平、透明且充滿機遇的就業環境,讓“迎著風的人”跑出更多暖體驗。
專家點評:給予“新群體”更多關注和保障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出現與經濟全球化、技術進步、市場需求變化密切相關。首先,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新的商業模式和工作方式不斷涌現,為新就業形態提供了技術基礎。其次,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推動了靈活就業模式的發展。再次,隨著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傳統產業的勞動力需求減少,而新興產業和服務業對靈活就業的需求增加。從社會學角度而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出現反映了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變化。
新就業形態的出現提高了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和資源配置效率,促進了資源的高效配置,提高了經濟的靈活性和創新能力。
然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由於用工形式靈活,往往面臨著勞動權益保障不足的問題。為他們提供完善的服務,如制定和完善適應新就業形態的勞動法律法規,包括但不限於最低工資標准、最長工作時間等方面,使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權益保障有法可依﹔建立靈活的社會保障制度,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醫療、養老、失業等保障,確保他們在不同就業形態下的基本生活需求﹔政府和企業共同推動職業培訓項目,幫助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升技能,適應市場變化﹔行業協會應發揮積極作用,制定行業規范和標准,引導企業遵守行業自律准則,促進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等。這些不僅是對勞動者個體的尊重與保護,更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必要舉措。
此外,還應利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深入基層的工作特點,鼓勵他們參與基層自治和社會治理,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增強社會歸屬感,從而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共同參與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新疆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管理經濟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陳鯤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