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奎屯醫院將人文關懷融入醫療服務
在北疆,有一家溫暖的醫院(大健康觀察)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1月06日 第 11 版)
圖為奎屯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楊鴻英(右一)和醫生王岩龍(右二)查房時與患者交流。魏嘉慧攝 |
圖為奎屯醫院兒童康復中心醫生對患兒進行康復訓練。魏嘉慧攝 |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奎屯市,奎屯醫院的患者可不只是奎屯人,還有伊犁州、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博樂市各縣市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第九師各團場和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等多個地區的患者。在北疆,作為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和急救為一體的綜合醫院,奎屯醫院的作用較為突出。
“自2015年被評為三甲醫院以來,我們迎來越來越多的患者。”奎屯醫院副院長杜宗新介紹,“近年來,我們致力於將人文關懷融入診療的每個環節,努力創造溫馨舒適的就醫環境,讓每一位患者都能在我們醫院感受到尊重、關懷與理解。這不僅增強了患者對我們醫院的信任感和歸屬感,也促進了醫患之間的和諧關系。”
治病先知心
治心助治病
“對老年患者來說,很多慢性疾病難以根治。藥物治療只是一部分,關心他們的精神健康也很重要。”奎屯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楊鴻英說。近年來,該院摸索出一條“治病先知心,治心助治病”的路子。
楊鴻英曾收治過一名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的患者,情況非常典型。
經檢查,老人的病情是穩定的。但綜合評估顯示,老人存在明顯的抑郁傾向。在開展抗抑郁的治療中,這位老人表現出強烈的排斥和不配合。
為了摸清情況,楊鴻英在查房時主動傾聽患者的想法,並與家屬專門進行了溝通。原來,患者不僅擔心抗抑郁藥物有副作用,也害怕因為精神疾病遭人歧視。
“作為主治醫生,我主動跟患者交流,打消他的疑慮,還指導家屬如何協助,以安撫好老人心情。”楊鴻英在精神科醫生的指導下,結合中醫、康復和營養等學科為老人制定了副作用較小的綜合治療方案。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患者配合度高了,症狀也逐漸好轉。
在患者出院時,楊鴻英將自己的聯系方式主動留給家屬,並多次電話隨訪,和患者交流。患者兒子感觸很深:“沒想到老人住院,還交了一位醫生朋友,現在我爸就聽楊醫生的話,我們很感謝楊醫生。”
另一名患者則享受到了“走讀式住院”的特殊服務。
“一開始,我們發現這名患者很不一樣,情緒總是特別急躁,老想著趕緊出院。”老年醫學科護士李艷麗說,“我們科室經常跟大家強調,不僅要關注老年人的身體狀態,也要注重滿足他們內心的情感渴望。”
於是,李艷麗專門和這位患者進行了溝通。這名患者才不好意思地講清楚了自己的情況:兒女不在身邊,老伴常年臥病在床,還需要他照顧。
針對這樣的特殊情況,科室決定為這位患者提供“走讀式住院”的服務。患者用白天時段治療,並盡量減少治療等待時間,讓他能夠早點回家陪伴老伴。
“我們也沒有做什麼特別不一樣的事兒。但是對每一位有困難的患者,我們的人文關懷都沒有停留在簡單噓寒問暖上,而是深入研究,盡可能提供個性化診療方案。”李艷麗說。
對“症”下“藥”,關注每一位患者特殊的訴求,並提供相應的服務,正是伊犁州奎屯醫院人文關懷的重點。一年來,600多位老年患者在奎屯醫院逐步康復。
治療小患者
家長是關鍵
6歲的小花病情出現了好轉。但小花奶奶第一次帶她來看病的情形,奎屯醫院兒童康復中心康復治療師夏姍姍至今都還記得。
“我們要求小花完成一個簡單動作,孩子反應遲緩,奶奶就大聲呵斥小花,催促她快點完成,語氣非常激動,成年人聽到也會不適,更不用說年幼的小花了。”夏姍姍說,她和小花奶奶進行了一對一的深入交流,告訴她這種行為對孩子疾病的影響。
在醫生的不斷提醒下,小花奶奶這才慢慢糾正了自己的言行。
“和別的疾病不一樣,治療兒童自閉症,要先‘接受治療’的是家長。他們往往有一定的抵觸心理,甚至不承認自己的問題,這種心態會耽誤孩子的最佳治療窗口期。”夏姍姍說。
奎屯醫院兒童康復中心副主任醫師吳野說:“兒童心理疾病的治療不僅需要醫院和醫生的努力,更需要家長的配合。我們在治療中,不僅要治好孩子身體和心理上的疾病,還要治家長們的‘心病’。”
兒童康復中心的“家長課堂”便是這一理念的體現。
今年夏天,夏珊珊接診了一名1歲9個月的小男孩。孩子在語言發展方面明顯落后於同齡人,但家庭內部對於孩子的發育情況出現了意見分歧。孩子奶奶認為這只是暫時現象,不會影響成長﹔而母親則感到十分擔憂,希望盡早得到專業的幫助。
夏珊珊對孩子進行了全面的語言發育評估,確診孩子為語言發育遲滯。為此,夏珊珊組織了一次家長課堂,邀請所有家屬出席。
通過這次課堂,孩子奶奶對病症有了客觀的理解,並與孩子媽媽達成了共識,一致同意配合醫生採取積極的治療方案。經過9次治療后,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顯著進步,可以清楚喊出“媽媽”。這一刻,孩子的母親和奶奶喜極而泣。
“‘家長課堂’是我們與家長交流孩子病情及后續治療的重要場合。在完成評估后,醫生和康復治療師會盡快制定專業的治療方案,組織‘家長課堂’,並希望所有家庭成員都參加。通過這樣的課堂,家屬可以對孩子的病情和治療方案有明確的認知,消除疑慮,並積極配合治療。”作為援疆醫生,來到奎屯醫院僅6個月的吳野已經先后組織了7場家長課堂。
一年來,100多名患兒在奎屯醫院逐步康復,陽光再次照進他們的生活。
錦旗挂滿牆面
微信充滿祝福
在奎屯醫院婦產科護士站,錦旗挂滿了牆面。“這些錦旗只是一部分,還有一些放在辦公室裡。因為確實沒地方挂了。”婦產科主任代翠婷說。
“這些都是患者家屬發給我的各種祝福和問候,讓人感動。”兒童康復中心副主任護師吳慕君拿出手機,展示著自己收到的一條條微信。
“人文關懷不僅讓患者感動,也一點一滴讓醫院工作向前進步。”李艷麗說,“過去我們的病房號都是數字,有些老年人記不住,容易迷路。現在病房用水果名稱來命名,老人們很喜歡,也記得住。”
在婦產科剛剛順利分娩、初為人母的王婷婷,真切地感受到了婦產科的溫馨氛圍。“護士不僅細心照顧我,還時刻關注我的心理狀態。他們跟我像朋友一樣聊天,降低了我對分娩的恐懼心理。”她說。
為了便於患者就診,奎屯醫院採取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將人文關懷融入醫療服務的每一個環節:超聲科和影像科根據人流高峰動態調整值班人員數量﹔檢驗科打造開放式採血窗口,縮短預約就診時間﹔醫院還推出了床旁入院和床旁結算等醫療服務。
“在醫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人文關懷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吳慕君深刻感受著人文建設帶來的積極效果,“通過‘家長課堂’為代表的人文關懷建設,醫生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屬消除了可能產生的隔閡,節約了交流的成本,患者和家屬都越來越理解和支持我們的工作了。”(文中患者均為化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