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古有木蘭從軍 今有“木蘭”護邊

2025年01月02日11:15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2024年12月31日,當跨年鐘聲即將敲響時,韋哈給女兒發了一條微信:“女兒,我在鐘槐哨所巡邊,祝你們一家新年快樂。”

韋哈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四師74團木蘭一班的班長。這是一個由女護邊員組成的班組,全班9個人,由漢族、蒙古族、哈薩克族和回族4個民族組成。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這些兵團女職工就駐守在中哈邊境線上,負責巡邊護邊工作,一代一代傳承至今,因為一直都是女護邊員守邊,也就有了“木蘭班”的稱呼。

木蘭班的巡邏路段全長3.2公裡,從每天9時30分至21時,除了吃飯和短暫的休息,她們都在這段路上步行巡邏。護邊員們熟悉這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雲杉,任何一絲一毫的變化都逃不過她們的雙眼。

韋哈是蒙古族,年幼時常跟母親在中哈邊境線上放牧、巡邏。當時,她不知道這樣做的意義,但從小就明白:要是看見有人從納林果勒河西側過來,就要告訴警察叔叔。2017年,韋哈正式加入了護邊員隊伍,成為木蘭班的一員。

“韋班長,聽說你女兒結婚了?”護邊員加米拉汗·哈是馬洪詢問著韋哈的家事。

“嗯,2023年就結婚了,現在在74團1連,和我一樣也是護邊員。”韋哈一邊觀察著邊境一線的情況,一邊說著家裡的事,雙腳踩在厚厚的積雪上,發出清脆的響聲。

“那你女兒願意嗎?聽說她可是大學生呢。”護邊員馬鎖鎖問。

“有啥不願意的,回到兵團來就是做好了准備的!”韋哈回答得很干脆。

出生於1978年的韋哈在木蘭一班中年齡最大,除了一名80后,其余7人都是90后。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到團場當職工,一邊從事農業生產,一邊承擔護邊任務,當起了祖國邊境衛士。2022年,韋哈的女兒從南京大學畢業后回到了74團,現在成為1連的兩委成員,盡管忙得不可開交,她也經常跟隨木蘭班巡邊。

韋哈停下腳步,拿起保溫杯喝了幾口水,對身邊的幾位護邊員說:“你看,柏油馬路都修到了邊境一線,江蘇省鎮江市對口支援兵團四師前方工作組還給我們建了飲水設施,巡邊的條件是越來越好了!”

夜幕降臨,鐘槐哨所靜靜佇立在中哈邊境線上,“26號”護邊執勤房裡,女護邊員們忙著向親朋好友發送祝福信息。當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刻,她們笑著說:古有木蘭替父從軍,今有木蘭班為國守邊,邊關有我,請祖國放心!(宋衛國)

(責編:陳新輝、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