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這些中藥材家底你知道嗎
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新疆普查期間,普查隊員齊心協力採狸藻。 圖片由自治區藥物研究院提供
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新疆普查期間,普查隊員在斷崖上採天山雪蓮。 圖片由自治區藥物研究院提供
今年,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新疆普查結束,共發現了中藥資源2471種。
這次歷時十多年的大盤點是如何進行的?這個過程中發現了哪些“出圈”藥材?取得了哪些成果?
普查團隊做向導,咱們一起乘坐時光機,去探尋一下吧。
翻越高山“嘗百草”
中藥材是中醫藥事業傳承和發展的物質基礎。2012年,新疆開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涉及單位眾多,有自治區藥物研究院的科研人員,有新疆大學、新疆農業大學、新疆醫科大學等疆內13所高校的老師和學生,有國內一些科研單位的專家,還有當地農業部門、林草部門、衛生部門等共同組成的篩查團隊。
每年開春后、立冬前,浩浩蕩蕩的隊伍扎進山林,他們要面對復雜多變的地形地貌,要應對極端惡劣的氣候條件,甚至時不時還要跟山裡的狼和熊“躲貓貓”。
自治區藥物研究院研究員樊從照參加過3次普查。其中,2017年在沙灣市和夏爾西裡自然保護區的經歷,讓他記憶深刻。
山下是盛夏,山上是寒冬,路途遙遠,一天時間無法返回。起初,他們會在牧民家院子裡搭帳篷。后來,為了避免打擾牧民,他們就在野外露營。山裡的晚上特別冷,躺在帳篷裡能聽到呼呼的風聲,還有好似爪子扒拉帳篷的聲音。好在大家出發前都經過培訓,七八個人在一起心裡倒也沒太慌。
小小意外也時有發生,一次途中湊巧遇到掉落的馬蜂窩,猝不及防的幾個人被蟄得身上都是大包。他們就地取材,嚼一嚼,敷在腫包上,這才慢慢消腫。
“也許是心裡有堅定的信念,每個人都滿腔熱忱,干勁十足。當發現瀕危藥用植物時,我們能激動得跳起來。”樊從照說,那是他們第一次走進夏爾西裡自然保護區,發現了新記錄種4種。
十多年間,篩查團隊實地調查了代表區域493個、樣地3502個、樣方套17652個,採集標本15.6萬份、藥材樣品2710份、種質資源1784份,拍攝照片322116張、錄像2440分鐘。他們首次將3S技術應用於羅布麻、甘草、紅花、阿魏等9種大宗藥材的資源調查,結合實地驗証,提高了調查數據的准確性和工作效率﹔他們首次對夏爾西裡、羅布泊和阿爾金山等區域進行全面系統的藥用植物調查,填補了多項新疆中藥資源普查空白。
為保護這些藥用資源,新疆建立了新疆藥用植物種質資源保藏庫和資源圃。
“通過普查,自治區藥物研究院收集野生藥用植物種子1100余種,全部整理保存於低溫種子庫。針對藥材不同生境,建立烏魯木齊南山高山藥用植物資源圃和昌吉六工鎮平原藥用植物資源圃,分別種植新疆山區藥用植物和平原低海拔藥用植物,目前已種植資源圃內活體保存800余種。”自治區藥物研究院副院長朱軍介紹,還建立了新疆藥用植物標本庫和藥用植物博物館,展示新疆藥用植物、提供科普教育、藥用植物鑒定等技術服務﹔建立了新疆藥用植物資源基因庫,為后續藥材分子鑒別和良種篩選奠定基礎﹔建立了新疆中藥民族藥信息管理平台,匯集全疆藥用植物資源種類、分布、儲量等信息,為中藥產業布局和規劃發展奠定基礎。
從源頭保証中藥材質量
截至今年10月19日,新疆已完成14個地(州、市)中藥材種植情況調查。
調查顯示,2024年全疆種植中藥材共計86種,道地藥材種植品種10種,種植面積大小依次為肉蓯蓉、紅花、甘草、枸杞、羅布麻、伊貝母、新疆阿魏、新疆紫草、一枝蒿、天山雪蓮﹔大宗中藥材種植品種41種,種植面積最大的是板藍根、黃芪、黃芩,近年引種防風、丹參、瓜蔞、赤芍、白芍、紫苑、苦參、艾草等﹔民族藥材種植品種35種,種植總面積最大的是玫瑰、小茴香、孜然、毛菊苣、香青蘭等。
其中,新疆成為板藍根、黃芪、黃芩、甘草、肉蓯蓉等多個品種的主要種植區。
“我們引種的板藍根有效成分含量更高、品質更好、產量也大。現在的種植面積在全國佔比達到一半。”朱軍介紹,藥材引種時根據不同地區的土壤條件、氣候特點等,提前做好了區域規劃,比如,在特克斯縣引種黃芪,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引種黃芩。
普查中,朱軍帶領的團隊在烏魯木齊南山一號冰川附近發現連片的紫草。“紫草有抗菌消炎功效,可用於治療燒傷燙傷,民間使用多一些。經過育種、推廣,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已開始大面積種植,我們現在正在研究、優化種植技術。”朱軍說。
普查中,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建立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和種質資源庫,從源頭上保証中藥材質量,促進珍稀、瀕危、道地藥材的繁育和保護。
天山雪蓮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新疆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1900—4000米的雪線上,極為珍貴。“其實,海拔低的地方也能種植雪蓮,長得快,3年能開花,但是海拔低,虫子多,雪蓮容易被啃食。在海拔高的地方,雪蓮需要七八年才開花,但品質更高。”朱軍介紹,他們把採集到的雪蓮帶回烏魯木齊,在南山上育種,再將繁育好的種子,撒在和靜縣巴音布魯克的雪山上野生撫育。
“2024年10月,我們和新疆天山蓮藥業有限公司完成了5000畝原生境播種。目前,正在進一步觀察研究。”朱軍說。
將資源轉化為經濟價值
十多年來,每普查一個地方,專家團隊都會形成一份當地中藥材種植可行性建議,以促進鄉村振興。
對於不斷嘗試藥材種植的和田地區皮山縣來說,最棘手的問題是找到一種經濟效益高、適合當地種植的藥材。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將藥用植物栽培行家朱軍派到該縣科克鐵熱克鎮托萬庫木庫勒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
托萬庫木庫勒村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土地資源緊缺、自然環境惡劣,種植核桃曾是村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當年,朱軍帶著村民種植黃芪、柴胡等30余種藥材,但效果並不理想。他想到從伊朗進口的藏紅花,皮山縣的緯度和氣候條件和伊朗很相似,決定嘗試種植經濟附加值較高、環境適應力較強的藏紅花。
經實地考察、科學論証,2019年自治區衛生健康委投資800余萬元,在托萬庫木庫勒村建立佔地100畝、有100多座種植大棚的藏紅花示范種植基地。
剛開始那兩年,育種很不理想,技術支持單位、企業、農戶陸續撤走。但朱軍想最后嘗試一次。他發現,伊朗臨著印度洋,冬天,印度洋暖濕氣流和西伯利亞冷空氣相遇,就會形成降雨。但由於喜馬拉雅山的阻隔,印度洋暖濕氣流無法抵達皮山,和西伯利亞冷空氣相遇不了,皮山縣常年干旱少雨,冬季較伊朗更冷一些。這就決定了種植藏紅花有風險性。
2020年,以自治區藥物研究院為技術支持單位,朱軍帶著重新引進的種球,和當地農戶,搞起了冬天能保濕防冷的拱棚種植。“我們對藏紅花育種技術成功改造,種球大小均勻,無論從質量還是品相上,都比其他產區好。”朱軍眼中泛著光,“我們還建立了藏紅花田間種植的管理規范,申請了專利保護。”
2023年,藏紅花在皮山縣推廣種植成功后,朱軍回到了自治區藥物研究院,繼續中藥資源普查。這兩年,他和托萬庫木庫勒村農戶從未間斷聯系。考慮到藏紅花種植是季節性的,朱軍教農民在繁育藏紅花拱棚裡種食用菌,在田地裡復播玉米,今年把養鵝也加了進去,實現一年四熟。一年下來,每戶的收入能增加近3萬元。
基於此次普查,由自治區藥物研究院牽頭專家團隊負責的《新疆中藥資源系統調查、種質保護、生產區劃與轉化應用》科研項目,獲得2023年度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弄清了我們的中藥家底僅僅是個開始。”朱軍說,今年,新疆全面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推動建立道地、大宗中藥材生產基地,以在南北疆布局建設20—30個中藥材“定制藥園”為抓手,引導特色藥材規范化種植養殖,助力鄉村振興﹔加強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鼓勵科研院所及醫藥企業大力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中藥,推動中醫藥健康產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朱軍說:“我們將深化中藥材資源的綜合開發與利用,提升中藥材品質與產量,促進中藥材產業鏈上下游的緊密合作與協同創新,讓優質的中藥材和中醫藥健康產品惠及更廣泛的人群。”(蘇璐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