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疏附縣托克扎克鎮中心小學:牢記光榮使命 培育時代新人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洒向大地,教學樓內書聲琅琅……在新疆疏附縣托克扎克鎮中心小學,這樣的場景每天都會准時上演。
陽光洒滿上學路。“我們學校如今是鎮裡最亮眼的地標建筑,硬件設施跟城市學校沒什麼兩樣。”校長帕提古麗·亞森自豪地說。
校園面貌煥然一新
“記得我剛來學校時,教室是平房,路是土路。2014年‘感恩樓’落成后,12個班的410名孩子從低矮的平房搬進寬敞明亮的樓房。”提起變化,在校工作了29年的教務主任米仁沙·沙比爾的喜悅和感恩之情溢於言表。
2014年4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托克扎克鎮中心小學視察時勉勵教師:“你們使命光榮,一定要把工作做好。”
10年來,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在自治區黨委和援疆省市支持幫助下,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學校現代化的教學樓、宿舍樓、圖書館、科技館、運動場、一體化飲用水淨化設備等應有盡有,教學設施應配盡配,校舍面積新增6970平方米,校園面貌煥然一新。”說起變化,帕提古麗滔滔不絕。學校每名教師都配有一台電腦,課堂上老師和學生可隨時使用網上的各類教育資源。
如今,學校教學班由原來的12個發展到32個,在校學生由原來的410人增加到1530人,實現了所有學段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全覆蓋,許多學生成了父母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小老師。
感恩教育植入心田
“媽媽對我說,黨是我的恩人﹔老師對我講,勤奮學習報效祖國……”這首《感恩之歌》時常在學生中深情傳唱,感恩教育深深融入學校的每一個角落。
自2015年以來,學校每年舉辦“感恩主題班會”和國旗下獻詞等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並開設了“感恩愛國·入學第一課”等系列主題課程,還定期開展感恩故事比賽、課前五分鐘感恩教育等,並將4月28日定為學校的“感恩節”。
正螺旋舞龍、八字舞龍……在舞獅社團課上,“龍獅少年”們專注地演練各種花樣舞龍舞獅技巧,一招一式有模有樣。
四年級學生艾斯艾提·玉散對舞龍舞獅情有獨鐘:“這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一項傳統運動,作為新時代青少年,我們有責任把它傳承下去。”
學校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融入校園文化,開設了剪紙、書法、京劇、快板、刺繡、靈動醒獅、中華經典誦講寫等26個豐富多彩的社團課程,讓學生在校園內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德育副校長李建新表示,這些活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增強了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人生路上綻放光彩
10年來,學校已培養1329名小學畢業生,其中119人考上大學。和總書記合影的32名學生中,他們各自在人生路上綻放光彩。有的當了醫生治病救人,有的成為老師教書育人,也有不少正在大學裡深造。
米熱班古麗·玉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10年前,她還是學校四年級的學生。如今,她已是托克扎克鎮衛生院的一名全科醫生,為鄉親們提供著優質的醫療服務。
10年前的合照,米熱班古麗挂在家中,成為全家人的驕傲和她努力學習的動力。高考填報志願時,她報考農村醫學專業,去年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成為一名醫生。“家鄉日新月異,我深感自豪。能為家鄉人民服務,我覺得非常有意義。”米熱班古麗說。
在合影的照片上,13歲的如克耶·麥麥提圖爾蓀站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右邊,10年過去了,如克耶已成為托克扎克鎮中心小學一名教師。
“習爺爺來我們學校的那一幕仿佛就在昨天,讓人難以忘懷。”如克耶說,今年她從伊犁師范大學畢業后回到了母校工作,希望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傳遞給更多的弟弟妹妹們,為家鄉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合影照片上的阿迪力江·艾斯凱爾如今是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大三學生。“我會牢記習爺爺的囑托,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阿迪力江說。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學校黨支部書記孫濤表示,學校將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不斷提升辦學質量和品牌,讓民族團結之花開滿校園,把學生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沈祖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