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尉犁縣恆山棉花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獲“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稱號,並進入“中國農民合作社500強”——
新疆這家農民合作社不簡單
尉犁縣恆山棉花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棉田裡,一台秸稈粉碎殘膜回收一體機在作業(11月17日攝)。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杜建輝攝
尉犁縣恆山棉花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棉花豐收,貨車拉運棉花(10月13日攝)。蔣小青攝
“今年,我們合作社棉花畝產量平均達到了517公斤,比去年畝產高出83公斤,產值5371萬元。”近日,新疆尉犁縣恆山棉花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蔣小青告訴記者,今年豐收得益於先進的種植管理技術,以后還得好好鑽研,爭取明年讓產量和產值再上一個新台階。
今年60歲的蔣小青有30年的棉花種植經驗。2017年9月,他牽頭成立了尉犁縣恆山棉花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恆山合作社”),將散戶的小地塊整合為大塊農田,成立農機組、滴灌管護組和植保無人機組,推行農資採購、耕種、管理、採收、銷售等統一的管理模式。2023年,合作社再度發力,打造2500畝智慧農業試驗田取得成功。通過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恆山合作社成功實現了降本增效,社員收益豐厚,合作社農業現代化之路越走越有力。2022年,恆山合作社獲“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稱號。2023年,恆山合作社被授予“中國農民合作社500強”稱號,位列第156位。
整合資源
降本增效促發展
“這一塊地60畝,由16塊零散小地塊改造而成。以前地塊太小,大型機械根本沒辦法作業。自從合作社對土地整合之后,機械進出自如多了。”在恆山合作社棉田忙碌的社員屈新利說,加入合作社之前,自家土地面積小,大部分農活都得靠人力干,費時又費力。現在有了機械化耕作,既節省了時間,人也輕鬆,效益比以前強多了。
“合作社成立的初衷就是讓棉農們抱團發展,實現降本增效,提高收入。”蔣小青說。合作社成立后,第一件事是平整棉田,將零碎的小地塊整合為大地塊,在耕種、管理以及採收環節都變得更加便捷,土地利用率也得以提升。田間埂子推平后多出來的土地栽植防風林,保障了棉花的茁壯成長。
為進一步降低棉農生產成本,蔣小青直接與廠家或農資經銷商對接,集中採購種子、肥料、地膜、滴灌管等農資,跳過中間環節。“以前散戶購買農資,採購量小,價格很難談下來。現在大家聯合起來,農資需求量大,採購時有了議價優勢,價格比以前降低了約20%,一年能省50多萬元成本,節省下來的都是純收入。”蔣小青開心地說。
“加入合作社的好處真是太多了。”屈新利說,在這裡,棉花種植、澆水、施肥、打藥、採收等作業都實行統一化管理。拿採收來說,合作社有自己的採棉機,每畝棉花的採收費用比市場價格低20多元。把各項費用綜合起來算一算,每畝棉田比自己種植節約了400元左右。
目前,恆山合作社規模不斷擴大,成員數量從成立之初的18戶增加至103戶,棉田面積也從3400畝增加到1.2萬畝。
分工協作
專業力量創效益
在恆山合作社,曾經駕駛農機的技術農戶,如今成了“香餑餑”。以往,他們的技能隻用於自家的小塊田地,現在,合作社為他們搭建了廣闊的舞台。大家各展其能,匯聚成一股強大合力,有力推動合作社向前發展。
熱合曼·阿不都熱依木是開拖拉機的好手,他把自家191畝地流轉給了合作社,自己成為合作社的農機手。每到春天,他駕駛農機在田間翻地播種﹔到了秋季,他又開著農機回收地膜。“土地流轉出去,租賃費一年有13萬多元,再加上每個月5000元工資,我一年有19萬元穩定收入。”熱合曼高興地說,像他一樣的農機手在合作社有十幾個,年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
棉農史入全是合作社棉田滴灌管護組成員。過去,他家棉田的滴灌管都是他自己一手安裝。合作社成立之后,憑借自身的優勢,他與幾位同樣精通滴灌管安裝技術的村民合作,成立了滴灌管護組,精心規劃每一條滴灌管的鋪設路徑,全力保障萬畝棉花生長過程中的灌溉需求。
更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有不少年輕人懷揣著對現代農業的熱愛,加入恆山合作社,為這片傳統的農業天地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蔣福林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憑借自身的努力考取了農業植保無人機操作資格証,在他的帶領下,村裡迅速集結了8名無人機飛手,管護起合作社萬畝棉田。
“在棉田病虫害防治、棉花打頂和採收前噴洒落葉劑這些關鍵作業環節,我們幾個人操控無人機就能輕鬆搞定,而且每個環節一畝地的成本才2元。”蔣福林自豪地說,別小看這個微不足道的數字,合作社棉田規模大,算下來能為棉農節省一大筆開支。
科技加持
智慧農業引新途
在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中,智慧農業已成為趨勢。蔣小青對此感觸頗深,連續3年,他和合作社的技術骨干多次前往極飛科技的超級棉田參觀學習。在超級棉田,無論是生產成本的把控,還是棉花質量與產量的提升,都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
受超級棉田成功經驗的啟發,2023年,恆山合作社專門劃出2500畝地作為智慧農業試驗田。在這片試驗田的地頭,農業物聯網設備如同忠誠的衛士,全天候堅守。它們實時監測並採集棉田的圖像、氣象和土壤數據,完整記錄下棉花全生育期的每一個細節。
“棉田的關鍵在於水肥一體化智能系統,有了這套系統,試驗田裡僅需兩人就能完成棉花澆水施肥的工作,要是在過去,這得十幾個人忙前忙后。”蔣小青說,水肥一體化智能系統可實現精准灌溉施肥,再也不會出現有的棉花因缺水“渴死”、有的棉花因水多“淹死”的狀況,大大節省了人力和物力。
實踐表明,恆山合作社智慧農業試驗田在今年的生產成本和棉花產量上均有新突破:每畝用水量、農藥及化肥用量等相較於之前降低了26%,棉花畝產達512公斤,試驗田每畝支出減少100多元。
為進一步推動智慧農業發展,蔣小青打算派遣合作社的技術骨干接受系統性培訓,以期更好地發揮智慧農業優勢,為合作社創造更多價值。
對於恆山合作社未來的發展方向,蔣小青心中有著清晰的規劃。他表示,今后要逐步將合作社的全部棉田都轉化為現代化農田,使智慧農業在這片土地上更深入地扎根,讓每一位成員都能切切實實從現代農業發展中受益,共享發展帶來的紅利。(杜建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