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天山南北好“風光”

——新疆打造全國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觀察

2024年12月09日09:10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風谷山坡,一台台風力發電機成排矗立,巨大葉片迎風晝夜旋轉﹔大漠戈壁,一個個太陽能光伏板矩陣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煤海礦場,一輛輛氫能重卡滿載煤炭礦石往來穿梭……

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的新疆,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的大型清潔能源基地。今年以來,新疆新能源發展迅速,前三季度新增新能源裝機規模近2000萬千瓦,新增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誰借妙筆繪新綠,天山南北好“風光”。當前,新疆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和傳統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在打造全國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的過程中,新疆逐“綠”向“新”,闊步前行。

“追風逐日” 綠能涌動

“達坂城的石路硬又平,西瓜大又甜……”多年前的一首民歌讓達坂城家喻戶曉。如今,這座西北小城又有了“中國風谷”的美譽。

“正是看好達坂城風光資源富集,華電北疆烏魯木齊100萬千瓦風光基地今年在這裡建成投產。”新疆華電葦湖梁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施曉亮介紹,該基地是國家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風光電基地項目,項目投運后各項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沙漠、戈壁、荒漠曾長期被視為新疆自然稟賦的劣勢,但現代科技改變了這一觀念。如今,這裡成為建設風光基地的優勢區域。截至今年10月底,新疆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8400萬千瓦,佔新疆電力總裝機比重超過一半,新疆新能源裝機規模已位居全國前列。

迎著發展“風口”,新疆新能源產業快步邁向規模化、集約化。

“目前,新疆已建成哈密、准東、南疆環塔裡木3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副處長鄭子雯介紹,新疆還在加快建設哈密北、若羌等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

能源開發“追風逐日”,新能源裝備制造業趁勢而起。

投料、加熱、拉棒……在新疆首座高效N型大尺寸單晶硅項目——哈密清電硅業生產車間內,多晶硅料在1400多攝氏度的高溫單晶爐內,經過多道工序,最后變成一根長達3.8米、重約400公斤的單晶硅棒。清電硅業技術研發部高級經理秦現東介紹,該項目於今年6月全面建成達產,產品將主要用於光伏制造產業。

“哈密市原材料石英岩預測資源量3435萬噸,硅基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哈密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竇仁才表示,將充分發揮區域資源、政策等優勢條件,推動硅光伏等新材料產業與新能源綠電消納融合發展。

光伏組件、風機、葉片、塔筒……新疆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產品種類不斷豐富,產業鏈加快完善。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新疆硅光伏產業鏈主要產品產量快速增長,工業硅、多晶硅、單晶硅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0%、21.2%、27%﹔能源裝備產業鏈市場需求旺盛,風力發電機組、變壓器等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0.2%、15.4%。

在新疆遼闊的土地上,白色的風車“森林”、成排連片的藍色光伏“海洋”,正成為常見的風景。

“氫”風勁吹 “蓄”能發展

很多人不知道,氫能也分“顏色”。

相較於利用化石燃料生產的灰氫,利用可再生能源電解水獲得的氫被稱為綠氫,由於其全生命周期幾乎沒有碳排放,成為氫能理想的應用形態。

位於天山南麓的庫車市,約900個足球場大小的光伏電站正將電能輸送至中國石化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的廠區,用於生產氫氣。這些綠氫通過管道輸送至6公裡外的中國石化塔河煉化公司,替代煉油過程中使用的灰氫。“我們每年有2萬噸的綠氫產能,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8.5萬噸,相當於植樹30萬棵。”中國石化新星新疆綠氫新能源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范林鬆說。

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2023年以來,自治區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哈密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還被列為首批氫能產業示范區,讓產業發展走上快車道。

今年5月,新疆中通客車有限公司制造的首台氫燃料客車在烏魯木齊正式下線﹔哈密市建成2座制加氫一體站,投運氫燃料重卡35輛、氫燃料公交7輛﹔伊寧市在今年3月產出高純度氫氣,首批10輛氫燃料重卡已上路測試……目前,新疆氫能產業鏈已建成項目6個、總投資19億元,氫能應用場景已覆蓋化工、交通等領域。

隨著新能源發電裝機快速增長,電力系統對新型儲能等調節資源需求隨之增加。順勢而為,新疆正加快布局新型儲能項目。

金風天潤達坂城精細化儲能二電站指揮中心裡,智慧數據管理平台的大屏幕上,各項關鍵生產數據一目了然。負責人孫義江介紹,儲能電站投入商業運行一年多來,有14個儲能電池艙投入使用,通過參與新疆電網的調峰調頻,有效提升了新能源消納水平。

今年以來,新疆有多個項目開工建設: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的新疆最大單體新能源儲能項目開工,新疆首個新能源儲能鋰電池電芯項目在烏魯木齊啟動,木壘哈薩克自治縣的二氧化碳儲能電站破土動工……截至今年10月底,新疆電網累計儲能裝機697.9萬千瓦/2344萬千瓦時,規模位居全國前列,新型儲能建設蹄疾步穩。

低碳清潔 惠及民生

向“新”求變,“風光”無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為新疆發展夯實“綠色底座”,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大約7毫秒!也就一眨眼的工夫,鄭州就能用上新疆的電。”哈密市伊州區天山換流站站長尋傳寶介紹,哈密南—鄭州特高壓直流工程是疆電外送首個特高壓項目,輸電能力可達800萬千瓦,外送清潔能源佔比超過40%。

自2010年疆電外送工程實施以來,新疆外送電量已超8000億千瓦時,送電范圍覆蓋20個省份。其中,新能源電量外送佔比近三成,相當於減少標准煤燃燒695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88億噸。

新能源開發利用勢頭強勁,賦能傳統能源基地的綠色轉型。

作為我國最大的超深油氣生產基地和西氣東輸主力氣源地之一,中國石油塔裡木油田正在推動新型能源體系構建,不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能源佔比。今年前10個月,塔裡木油田光伏項目發電量超11億千瓦時。

“2023年至今,油田先后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喀什兩地建成4座總裝機規模130萬千瓦的集中式光伏電站。”塔裡木油田新能源事業部執行董事雷霆表示,越來越多的生產場站正用光伏電能取代傳統電能驅油採氣,油田正逐步構建“油氣風光熱”多能互補的能源供給新格局。

“三山夾兩盆”的新疆,山山有金銅、盆盆有油煤、處處有“風光”,豐厚的“家底”,正轉化為提升新疆各族群眾生活水平的有力依托。

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和田地區飽受風沙侵擾,當地人形容是“一天二兩土,白天吃不夠,晚上還得補”。隨著光伏產業的發展,“光伏+農業”治沙項目正在為當地群眾帶來生態和經濟雙重效益。

在和田地區洛浦縣,現代大型機械正在沙漠邊緣筑下一片片“綠色屏障”。“光伏板高度在4.5米左右,傾斜角度33度。項目設計之初,就為農業種植預留了空間。”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項目副經理謝雄介紹,“明年開春,大量苜蓿就會種在光伏電站下的沙地裡,做到發電、農業增收、治沙相結合。”

從風機制造到光伏產品生產,從風光基地建設到氫能布局,新疆好“風光”不僅帶動產業蓬勃發展,還創造出更多就業機會,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鼓起腰包”。

位於木壘哈薩克自治縣的新疆東方風電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忙著生產風力發電葉片和主機。“每個月工資7000元左右,上班離家還近。”在企業工作的博斯坦鄉博斯坦村返鄉大學生卡米熱丁說。

該企業投產以來,不但為地方經濟注入新活力,還為當地提供了600多個就業崗位。目前,僅木壘哈薩克自治縣的新能源企業就已吸納當地勞動力就業2000多人次。

經濟發展、生態向好、民生改善……在追“新”逐“綠”的道路上,新疆的“風光”故事還在繼續精彩書寫。 (李自良 顧煜 杜剛)

(責編:陳新輝、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