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真實悟空曾在西域游歷近40年
《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家喻戶曉,是小說中的虛構人物。然而,唐代卻真有一位法號為“悟空”的高僧,只是他並非玄奘弟子,而是奉旨隨唐朝中使張韞光等人出使罽賓的武官車奉朝。
車奉朝的“西游”經歷也很傳奇,他的事跡后來被唐朝高僧圓照記錄在《悟空入竺記》中,成為一份難得的珍貴史料。而他本人也被后世很多文人認為是《西游記》中孫悟空的歷史原型之一。
車奉朝的家鄉在今陝西涇陽縣。根據《涇陽縣志》記載,他生於公元731年,其母系北魏皇室鮮卑貴族拓拔氏后裔。他自幼學文習武,特長和孫悟空有點類似,擅用棍棒。只是他最初的理想並不是去西天取經,而是有朝一日能出將入相、為國效力。
公元750年,在車奉朝入朝為官的第二年,罽賓遣使來到長安,“獻款求和,請使巡按”。次年,唐玄宗派中使張韞光帶著40余人的使團,護送罽賓的使者回國。時任左衛涇州四門府別將的車奉朝,也在這支護送隊伍中。
使團離開長安后,一路向西,經過安西都護府、疏勒城、越過蔥嶺,歷時三年時間,最終於公元754年順利抵達罽賓的冬季駐地犍陀羅。
然而,當使團完成使命准備回國時,車奉朝卻患上重病,沒法隨團回國,隻能留在犍陀羅養病。命運的齒輪就此改變。根據圓照的《悟空入竺記》中記載,他病愈之后,皈依了佛門,並且拜三藏法師舍利越摩為師,取法號“法界”。
此時,中原正處安史之亂,吐蕃乘勢攻佔河西和隴右,切斷了西域與中原的聯系。車奉朝在天竺這段經歷,和玄奘很相似。也許是在等待回國時機,他在天竺各地游歷探索求法多年。一直到公元780年,車奉朝思鄉心切,還是踏上了歸國之路。
回國時,師父舍利越摩贈予他三部梵文經書及佛牙舍利等聖物,供他學習和傳教。車奉朝從商旅那裡得知,此時回家之路並不通暢,但是,權衡利弊之后,他依舊決定按來時路線返回。
翻山越嶺,歷盡艱辛,車奉朝回到疏勒(今喀什境內)。他在疏勒和於闐(今和田境內)分別停留了一段時間,然后繼續北上,到達龜茲(今庫車境內)。龜茲是唐朝安西都護府所在地。根據記載,公元788年至789年,車奉朝路過龜茲,在此停留了一年多時間,翻譯了《十力經》。后來又在北庭停留,和當地高僧一起翻譯了《十地經》。
根據《悟空入竺記》記載,車奉朝在西域輾轉期間,還見過安西大都護郭昕和北庭大都護楊襲古,他在北庭曾遇到朝廷派來的宣慰使。最后,因為河西被吐蕃佔領,他隻得繞道回鶻,於公元790年隨同郭昕的奏事官一同回到長安。
車奉朝回國后,將所譯經卷和佛牙舍利進獻給唐德宗,唐德宗將他安置在長安章敬寺,並賜他法號“悟空”。自此,車奉朝以“悟空”身份載入歷史。此時,他已年近六十,離開長安已近40年。當他去尋找家人時,發現他的父母家人早已亡故。
公元800年,唐朝高僧圓照奉旨編撰《貞元釋教錄》,當得知悟空是唐朝最后一位歸國高僧,並且見証過唐軍堅守西域的事跡時,他來到章敬寺,親自拜訪這位身世傳奇的高僧,並將悟空在西域、天竺的見聞寫成《悟空入竺記》,收錄在《貞元釋教錄》中。
公元812年,悟空圓寂於長安護法寺,終年81歲。如今,在陝西涇陽縣北部的嵯峨山上,仍存有唐懿宗時期為紀念悟空而修建的振錫寺和悟空禪師塔。悟空禪師塔下有一石鼓,上面的刻文記載著這位傳奇高僧的生平事跡。(趙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