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要聞

讓青少年在實踐中感知科學魅力

——來自2024年南疆中小學教師科學素養培訓的觀察

2024年11月29日10:38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蚊子為什麼要吸人血?”“蝴蝶的翅膀為什麼會反射出五彩斑斕的光?”“蜜蜂為什麼要釀蜜?”……11月26日,在墨玉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墨玉縣第三小學的孩子們圍著中國科學院國家動物博物館科普與宣傳部副主任孫路陽問個不停。

當日,2024年南疆中小學教師科學素養培訓在這裡舉行,孫路陽分別圍繞《從語文課本開始,去認識昆虫》《蜜蜂》,為現場的老師和孩子們進行科普。

“可以明顯看到孩子們眼睛裡放光,他們的想象力很豐富,求知的眼神深深感染著我。”孫路陽說。她耐心細致地回答孩子們提出的每個問題,還不忘鼓勵他們,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觀察、思考。

“為期兩天的科學素養培訓邀請了多位專家授課,每一門課程都是精心設計,既是探索提高孩子們科學素養的有效途徑,更是對科學教師的一次集中培訓,希望通過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來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扶智啟蒙”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六級職員劉瑛說。

記者了解到,2023年新疆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佔比為10.6%,總體水平較2020年的7.52%有較大提升,但與全國平均水平14.14%仍有較大差距。從區域上看,14個地(州、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總體呈現穩步提升,但各地發展不平衡的狀況依然存在。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大綱實行方案中的五大要點人群為青少年、農牧民、產業工人、老年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其中加強青少年科學教育是科普工作的重中之重。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使他們更多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培養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

新疆公民科學素質整體偏低,尤其南北疆差異較大,提高青少年尤其是南疆青少年科學素養顯得尤為迫切。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副研究員張智慧認為,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有兩個關鍵抓手,分別是學校和家庭。學校科學教師扮演著重要角色,要注重引導孩子的科學興趣﹔家庭教育方面,家長要呵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幫助孩子在自由探索中找到科學研究的樂趣。

對此,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啟動了“扶智啟蒙”項目,項目持續3年,累計投入100萬元,旨在通過培訓南疆科學教師,讓高端科研資源與中小學教育活動相融合,提升教師整體科學素養。

墨玉縣教育局教研室科學教研員熱伊萊·阿迪力說:“在墨玉縣,尤其是鄉鎮學校,對科學素養的培養往往不夠重視。由於教師資源匱乏,科學課程常常由數學或語文老師兼任。”

“一方面缺乏專職的科學教師,另一方面現有科學教師的知識儲備、教學經驗、實驗能力有待提高,嚴重制約著南疆青少年科學素養的提升。”劉瑛說。

墨玉縣阿克薩拉依鄉中心小學分校校長杜民澤舉例,他所在的學校有近400名學生,學校十幾位教師幾乎都兼職科學課教師。日常講課主要以講為主,動手實驗較少。

阿則古麗·阿卜力孜是一名小學數學老師,她也兼職科學課教師。“課程一般有配套的實驗器材,但好多配套的零件買不到,導致很多科學實驗沒法正常進行。”她說。

中國科學院附屬實驗學校副校長張雪瑩認為,“我們要改變過去學生‘坐著不動’的科學課,因為真正的創新是發生在實驗室裡、發生在動手探究中的,要引導學生參與到火熱的科學實踐中。”

杜民澤認為,學科學對孩子們很重要,可以讓孩子們變得更聰明。他有兩個心願,一方面希望能夠開闊科學教師的視野,加大培訓力度﹔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夠創造條件讓孩子們多動手,在實踐中感知科學的魅力。

“可以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對科學教師的培訓力度。老師們要‘走出去’開闊視野、啟發思維,這樣才能更好引導孩子們。”張智慧說,建議家庭教育能夠重視起來,呵護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這樣才會有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有望成長為未來科學家。

劉瑛說,借助“扶智啟蒙”項目,未來將輻射整個和田地區,進而輻射南疆各地州,真正讓科學教師從培訓中受益,為青少年科學素養提升積蓄力量。(謝慧變)

(責編:韓婷、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