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車友誼路墓群基建考古入選全國基本建設考古和文物保護優秀案例
在國家文物局日前組織開展的基本建設考古和文物保護優秀案例征集推介活動中,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及合作單位申報的“千年古墓,映照悠悠龜茲——庫車友誼路墓群基建考古”入選優秀案例。
庫車友誼路墓群位於庫車市中心城區,是2007年建設地下街時發現的,因其重要價值,入選200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截至2023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已完成對該墓群的4次發掘,共清理古代墓葬近2000座,墓葬年代從春秋戰國時期延續至元明時期。其中,在2023年7月至12月配合庫車市龜茲博物館(二期)建設項目而進行的發掘中,清理出古代墓葬1200余座,出土文物637件/組,還發現了井、灶、窯等古代生產生活遺存。
“該墓群中魏晉十六國磚室墓的形制特征與河南、山東、陝西、甘肅等地漢晉時期的磚室墓基本相同,說明古代龜茲地區深受中原文化影響。隨葬的半兩、五銖錢、開元通寶、建中通寶等遺物,實証了歷史上中央政權對西域的管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科研管理部工作人員任潤新說。
在對墓群的發掘過程中,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就在為后期展示利用做准備。考古隊員綜合運用RTK、無人機、高精度掃描儀等完成對遺址的測量和3D建模,並借助多學科綜合研究手段獲取了更為科學、翔實、全面的遺存信息。
友誼路墓群的發掘,填補了庫車地區春秋戰國至元明時期考古發掘與研究的空白,深度展現了古代龜茲地區的文化習俗和社會生活,以及它與中原地區存在的廣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
為更好地保護利用該墓群,在其原址建成了龜茲魏晉古墓遺址博物館,並於今年7月15日面向公眾開放,展示了15座磚室墓原貌。該墓群的考古發掘與展示利用,使文化遺址擁有了“考古展示、科學保護、公共服務”的一體化功能。
在這座博物館的建設中,設計團隊結合國內外重要遺址博物館的設計經驗,在充分保障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將保護修繕與展示利用巧妙結合,讓觀眾走入地下博物館,在參觀棧道上近距離觀看磚室墓,並通過玻璃幕牆等多媒體數字化展示手段和發掘現場影像記錄,便於觀眾全面立體地了解墓葬的內部結構、建筑特征、文化元素。
今年,龜茲魏晉古墓遺址博物館相繼獲得了全國考古遺址保護展示十佳案例,以及有“設計界奧斯卡獎”之稱的2024年美國繆斯設計獎金獎。
“庫車友誼路墓群是新疆考古發掘原址展示利用的范例,為不可移動文物的‘活化’提供了有效的經驗。”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部副主任王永強說,“我們在其他基建項目的發掘中,也參照了該墓群的發掘經驗,綜合考慮保護及展示利用,搶救性地保護了更多珍貴文化遺址,讓文物充分發揮實証歷史、傳承文化、社會教育的功能和價值。”(銀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