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向“強”聚力 向“新”突破

新疆確定科技強區建設路線圖

2024年11月21日10:04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加快建設高能級科技創新平台,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圍繞新疆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11月20日,新疆科技創新大會在烏魯木齊召開。這是自治區黨委科技委員會成立后首次召開的科創大會,既是對新疆近年來科技創新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向“強”聚力、向“新”突破,謀劃建設具有新疆特色的科技強區之路應該如何走。

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技要打頭陣。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

最新發布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4》顯示,新疆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從2023年的第30位上升至27位,報告評價“新疆成為西部創新轉型的典型”。

近年來,新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科技創新頂層設計,謀劃實施了一批標志性、引領性項目,科技事業發生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全疆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新疆高能級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懷柔實驗室新疆基地落地運行,國家風力發電技術創新中心揭牌成立,阿克蘇阿拉爾國家高新區、克拉瑪依國家高新區成功創建,成立新疆智能裝備研究院等一批“產業+人才”平台,加快建設自治區各類創新平台,有效支撐全疆科技創新。

科技支撐產業發展碩果累累,塔裡木油田萬米超深鑽井刷新亞洲紀錄,太陽能產業技術領跑全國,超低風速風機技術國際領先……科技創新對新疆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更加凸顯。

科技合作走深走實,成功舉辦中國(新疆)—中亞科技合作論壇、第五屆中國國際復合材料科技大會等,科技交流與合作的“朋友圈”不斷拓展。

創新人才引育成效顯著,用好新疆100億元人才發展基金,實施“2+5”重點人才計劃,啟動科技“銀齡人才”計劃,吸引高層次人才,培養各民族科技人才。

這些成績充分証明,雖然是欠發達地區,新疆依靠創新驅動發展潛力很大。

以阿克蘇地區為例,近年來,圍繞產業發展,阿克蘇地區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進行科技攻關,沙棘良種選育及產業化發展、庫拜礦區無煤柱沿空巷道分區控制等5項關鍵技術獲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同時,積極推進科技成果交易,近兩年完成煤基活性炭研制等關鍵技術轉讓200余項、金額超10億元,為產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大動力。

創新生態日臻完善

新疆擁有豐富的能源資源,承擔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責任,要真正把資源優勢發揮出來,必須依靠科技創新。

11月20日,天山實驗室揭牌。天山實驗室立足新疆煤炭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針對新疆煤炭工業發展中面臨的重大科技問題,圍繞煤炭安全智能開採、煤炭清潔高效加工與利用、二氧化碳地質封存協同咸水開採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等方面開展研究。

新疆煤炭資源豐富。據自然資源部統計,新疆預測煤炭資源量為2.19萬億噸,預測儲量約佔全國的40%。不過,新疆在煤炭開發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與轉化方面仍有巨大空間。天山實驗室應運而生。

油氣、煤炭、新能源、關鍵礦產等特色優勢產業,為廣大科研院所和專家人才在新疆開展創新活動、實施科研項目提供了豐富的場景和平台。

近年來,一大批院士來到新疆,牽頭重大科技項目,組建高能級科技創新平台。他們之所以選擇新疆,一方面是由於新疆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另一方面則是新疆日臻完善的創新生態。

例如,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韓德民牽頭建設的新疆國際醫療中心(新疆國際醫院)已進入關鍵時期,預計今年底試運營。該中心依托國內院士團隊和新疆醫科大學醫療資源,打造立足新疆、面向中亞及周邊國家的國際化、智能化新型醫療機構,旨在探索大眾醫藥健康服務的“新疆模式”,這種模式著重強調以健康管理為中心,而非傳統的以疾病治療為中心。

依托院士及團隊資源,搭建高能級科技創新平台,帶動產業發展的同時,能夠“傳幫帶”一批本土人才,進而帶活全社會的創新動能,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打造區域創新中心

在科技創新的賽道上,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到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在2035年實現科技強國目標時,新疆則要建成科技強區。如何加快建設科技強區?此次大會上明確了思路和方向:著力構建全面支持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打造面向中亞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走出一條具有新疆特色的科技強區之路,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重點發力:

——要加快建設高能級科技創新平台,積極對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資源,打造更多國家重大創新平台,構建以“兩區”為核心承載區、以南北疆創新網絡為延伸的發展格局,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

——要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圍繞新疆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聚焦油氣、煤炭、礦產和新能源等領域,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培育一批科技領軍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推動各類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促進成果轉化,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要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健全新型科研攻關體系,深化科技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改革,構建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要擴大高水平科技開放合作,提升四方合作機制效能,推動科技援疆向寬領域、深層次拓展,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深化與周邊國家科技交流合作。

——要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推進理工類、應用型大學建設,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用好100億元人才發展基金,加快引育急需緊缺人才、高端人才,加快培養造就一支創新型人才隊伍。(謝慧變)

(責編:陳新輝、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