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拉木江·力提甫:十年吼秦腔 粉絲遍博湖
“祖籍陝西韓城縣,杏花村中有家園……為尋妻哪顧得路途遙遠,登山涉水到蒲關……”高亢激昂、字正腔圓的秦腔《三滴血》唱段回響在現場,唱到動情之處,演唱者吾拉木江·力提甫微閉雙眼,沉浸在唱詞之中。
吾拉木江是土生土長的博湖縣人,從2014年起,在當地拜師學秦腔,10年吼秦腔,現在粉絲遍布博湖縣。
吾拉木江從小生活在各民族聚居的鄉村中。小時候,父母忙於生計無暇照顧他,他就和村裡的各族小朋友們一起玩,經常看見村裡的一些大人拉起二胡、臉上抹了油彩,聚在一起唱起秦腔。雖然聽不懂大人們唱的是什麼,吾拉木江和小伙伴們還是時常圍著唱戲的大人們高興得又叫又跳。大人們唱戲的時間,是孩子們的快樂時光。
長大后,上學、工作,吾拉木江的生活忙碌起來,兒時聽大人們唱戲的快樂逐漸遠去,直到一次在農家戲院舞台上,又聽到熟悉的唱腔,觀看村民們自發組織的秦腔表演。看著台上唱的人、台下聽的人都如痴如醉,吾拉木江的記憶閘門豁然打開,兒時的快樂時光重現,“那時候,我的第一個念頭是,村裡的那些老叔叔們也一定還在唱秦腔,有機會我也要學。”
很快,吾拉木江拜師了,師父是一位年過七旬的村民。他簡單教了幾句,讓吾拉木江試唱。吾拉木江特別喜歡唱歌,在學校和單位都屬於“麥霸”。一嗓子吼下來,師父挺滿意,“行,就是這個味兒。”從此,吾拉木江學起了秦腔。
秦腔聽起來“帶勁兒”,學起來太難。有時候,師父唱了一段,吾拉木江一句也沒聽懂。隻能一句一句問清楚,抄下來,再一個字一個字地練發音、背下來。想唱好,還要把整個劇的故事情節了解清楚,唱的時候把感情帶入進去。唱秦腔還要做動作,要學步伐、手勢﹔學甩袖、轉身等。吾拉木江經常一個動作反復練上千次,有時練得手抖,筷子都拿不起來。
苦學半年,吾拉木江學會了秦腔的不少經典唱段,漸漸唱得吐字清楚、發音准確,最高的腔調也能吼上去了。拜師學秦腔的第一年,他就在第一屆新疆地區秦腔大賽中獲得了“最佳人氣獎”,隨后還登上了各地春晚的舞台。
有了名氣,粉絲多了起來。吾拉木江成了附近農家戲院舞台上的“角兒”,很多村民見了他都特別親切。
吾拉木江自己不但學秦腔,還給別人教秦腔。后來,他還把會唱秦腔的、會跳麥西熱甫的、會跳薩吾爾登的幾個人組織起來,成立演出隊,在鄉鎮演出。再后來,演出隊的名氣越來越大,成了博湖縣乃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各種文旅活動上的常客,吾拉木江的秦腔表演是壓軸戲。
現在,吾拉木江12歲的兒子在學京劇,幾個月時間已經能把京劇《甘露寺》片段唱得有模有樣。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老師,兒子學京劇,是父子倆一起在網上下載了名家唱段學的。吾拉木江的心願是找一位名家,讓兒子拜師學藝。“京劇是國粹,要好好傳承!”他認真地說。(任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