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飛出新疆的“紅鷹”——空軍新疆航空隊紀念館背后的故事

2024年11月15日10:41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一本微微泛黃的老黨証,安靜地放置在空軍新疆航空隊紀念館的玻璃展櫃裡——這是80多年前,一位新疆航空隊員的黨証。在修繕一新的空軍新疆航空隊紀念館裡,收藏了1000余張珍貴的圖文資料和大量歷史實物資料,記錄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支航空人才隊伍——新疆航空隊的歷史足跡。

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成立75周年。為講好新疆航空隊歷史、還原史實,作為空軍新疆航空隊紀念館的主要維護單位,從3月起,空軍某基地專門組織人員,分組追尋新疆航空隊發展足跡,開展“歷史尋根行動”,通過一頁頁紙、一張張照片、一個個物件……全面展示這支戰火中組建、受黨中央直接領導的航空人才隊伍的歷史脈絡,真實展現這隻飛出新疆的“紅鷹”。

“他們”是誰?每位來紀念館參觀的人都很好奇。

“新疆航空隊是由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全部成員由紅軍干部組成,每名隊員都是具有遠大革命理想的人民空軍建設發展的‘紅色種子’。”此次“歷史尋根行動”小組成員、空軍某基地二級軍士長尚宗昌說。

1937年,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左支隊突破國民黨軍重重圍堵,僅剩的400余人順利到達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按照原本計劃,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左支隊將被送往蘇聯學習飛行技術,但恰逢“七七事變”,學習計劃取消,改為就地在新疆學習,一支“紅軍航空隊”應運而生,也就是后來的新疆航空隊。

“航空隊員甘當‘小學生’,從零學起、攻克難關,經過4年多刻苦學習訓練,系統地掌握了蘇制烏—2型、埃爾—5型等飛機的駕駛作戰、維護技能。”尚宗昌說,“每一位學員都懷揣一團火,即使與死神擦肩而過,也從不退縮。”

據回憶,在學飛埃爾—5中教機時,航空隊隊員王昆駕駛的僚機與另一架長機在城西發生撞擊,“嘭”一聲巨響,長機猛烈震動后墜落下去。王昆臨危不亂,拼命壓杆蹬舵,避開峰巒,最后迫降在河灘上。他的飛機螺旋槳在空中就已被撞壞,外機輪、起落架、右翼等更是在迫降時嚴重損壞,與死神擦肩而過,他能平安歸來已是奇跡。

學習期間,一些隊員為了能夠鞏固飛行技術,聯系儲備更多優秀的飛行人才,在已達到畢業條件情況下,想方設法推遲畢業,仍然堅持留校繼續學習。

后來,政治形勢變化,許多航空隊員被軟禁、關押,飽受摧殘折磨,隻有15名飛行員和16名機械員成功回到延安,並組建成“八路軍總部航空隊”。

1947年2月,其中29名新疆航空隊隊員趕赴東北老航校(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承擔起中國共產黨航空飛行員人才培養任務,壯大航校力量。

在人民空軍的發展過程中,新疆航空隊成了名副其實的“空軍種子”。1949年10月,中央軍委批准創辦的6所航校中,有4名校長來自新疆航空隊。1950年6月,第一支航空兵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四混成旅”所屬4個團的團長,有3名來自新疆航空隊,其中2人在抗美援朝作戰中立下赫赫戰功。

新疆航空隊從種子開始,生根發芽,最終成為振翅飛出新疆的“紅鷹”。

半年多的時間裡,“歷史尋根行動”小組踏遍北京、陝西、上海、江蘇、廣東、湖北、山東7省(市)12個地區,共走訪35名新疆航空隊前輩后代子女,整理口述採訪實錄20余萬字、圖片227張,還收集了各類影像視頻資料、實物、相關書籍資料等,他們決心“把這些生動的故事講給新時代青年官兵聽”。

“一路探尋歷史足跡,能深刻感受到新疆航空隊所凝聚的紅色精神。每一件展品都真切訴說著新疆航空隊堅定不移的共產主義信仰、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以及忠誠為黨的寬闊胸懷。”空軍某基地政治工作部宣傳處處長宋圭昌說。

一本黨証,見証著黨員初心。

1937年12月,新疆航空隊隊員方槐從延安奔赴新疆學習航空技術,他的戰友陳鶴橋在寶塔山下為他送行。

當時正值特殊時期,為不暴露身份,方槐臨行前把黨証交給好友陳鶴橋保存,並叮囑:“這本黨証現請你保存。如果我犧牲了就留給你做紀念,如果你‘光榮’了就給你陪葬,如果能再相見,就把它交還給我。”

兩人一別數年,直到1949年12月,方槐與陳鶴橋重逢,陳鶴橋突然從挎包裡拿出一個金黃色油紙包,“這是當年你讓我保管的黨証。老戰友,現在完璧歸趙。”

一隻皮箱,見証著艱苦奮斗。

在紀念館裡還有一隻布滿傷痕的舊皮箱。這隻皮箱屬於航空隊員朱火華。他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和戰友們在河西走廊、祁連山脈與馬匪多次浴血奮戰,兩過雪山草地,是抵達新疆的紅軍西路軍左支隊400余人中的一位。1938年1月,他進入新疆邊防督辦公署航空隊學習,僅一年半時間就攻克了幾十本航空飛行機械專業書籍。而這隻皮箱是戰友贈送的,既是友情的見証,更是他們艱苦奮斗、耕耘革命事業的見証。

一段回憶錄,見証著忠貞不渝。

在新疆航空隊隊員丁原的回憶錄裡寫道:那時在迪化(今烏魯木齊),被關在監獄裡,組織經常開會,我們輪流值班望風,總不能干待著,我就托人買了毛線和針,邊琢磨邊織作掩護,就這樣拆了織,織了拆,慢慢就學會了……

“先輩們堅定不移的共產主義崇高信仰和奮斗精神,直到今日仍然讓我們感動不已。感懷先輩意志,感激他們爭取來的美好生活。”前來參觀紀念館的空軍官兵代表胡夢冉說。

“新疆航空隊是一支誕生於國家危亡之際的隊伍,他們並不是孤軍奮戰,此時中華民族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共赴國難。”空軍黨史軍史專家孫克立介紹。

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新疆航空隊趁勢發奮圖強,隨時做好參加抗日戰爭的准備。

“航空隊員學習試飛的飛機中,就有蘇制第一代的單翼戰斗機伊—16。在抗日戰爭期間,這種飛機在武漢、南昌等地多次參加空戰,曾獲擊傷擊落多架日本零式戰斗機的出色戰果。”孫克立講解。

抗日戰爭時期,新疆各族群眾積極響應抗戰號召,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發起了一場曠日持久、轟轟烈烈的愛國募捐運動,包括捐款、捐贈飛機、募集寒衣及鞋襪等物資,以此勞軍並支持抗戰。

1938年8月24日,新疆各族群眾捐獻的10架“新疆號”戰斗機在成都機場騰空而起,參加了著名的“武漢保衛戰”。在抗日戰爭期間,新疆共捐獻了154架飛機,用以支援抗日前線。

“從新疆航空隊到新疆社會各界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的愛國主義募捐運動,生動深刻地表達了新疆各族人民與全國人民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孫克立說。

1949年10月1日,17架飛機的編隊,如雄鷹般翱翔在天安門廣場上空,其中就有新疆航空隊夏伯勛、方槐等隊員駕駛的飛機,他們承載著新中國的希望,伴隨新中國誕生的偉大時刻,榮耀地登上歷史舞台,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

“新疆航空隊是黨中央的智慧孕育在新疆紅色土壤中的果實,在國家危難之時,每位隊員都始終將自身命運與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相連,他們偉大的家國情懷和為黨奮飛、忠誠不渝的精神,是如今我們建設美麗新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寶貴財富。”該基地政治工作部主任錢長青說。(司路路、周葉青)

(責編:陳新輝、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