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要聞

專家談前三季度新疆經濟運行情況: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前景可期

2024年11月07日11:05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前三季度,新疆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547.67億元,按不變價值計算,同比增長5.5%。

如何看待新疆經濟運行情況?自治區社科研究領域專家認為,前三季度新疆經濟運行穩步向好、亮點紛呈,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前景可期。

經濟運行態勢向好

前三季度,政策效應不斷顯現,積極因素不斷積累,新疆經濟運行呈現穩步向好態勢。

“從地區生產總值總量和增速上看,前三季度新疆經濟運行取得了企穩向好的結果。”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新疆創新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孫慧說。

與上半年比,新疆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加快0.1個百分點﹔與全國其他省份比,新疆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位居全國第23位,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居全國第8位。

“從農林牧漁業上看,新疆對全國優質農牧產品供應方面的貢獻在穩步提升。”孫慧說,新疆糧食連續多年獲得豐收,棉花產量佔全國九成以上,提升了新疆作為優質農牧產品供應基地的地位,尤其是糧食和水產品供應貢獻突出。

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新疆第一產業增加值1720.07億元,同比增長4.9%。夏糧產量693.48萬噸,秋收進展順利,全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將繼續發揮“區內結余,供給國家”的貢獻作用。水產品產量達11.88萬噸,同比增長10.2%。

今年以來,新疆立足資源優勢,狠抓重大工業項目建設和重要生產要素協調保供,提升工業企業發展信心,推動工業生產穩定增長、提質增效。前三季度,新疆第二產業增加值6068.52億元,同比增長8.5%,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5%,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7個百分點。

“工業‘壓艙石’作用持續發力,支撐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孫慧說,這也說明自治區加緊構建以“九大產業集群”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初見成效。

前三季度,新疆第三產業增加值6759.08億元,同比增長3.5%。孫慧表示,整體消費動力有所不足影響了第三產業增長,推動三次產業均衡增長是下一步需要關注並推動解決的問題。

增長潛力持續釋放

在態勢向好的同時,新疆經濟增長潛力如何?

新疆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院長、教授柴利認為,前三季度新疆經濟運行多項指標數據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充分彰顯出新疆產業發展的集聚效應及其發展潛力。

前三季度,新疆外貿進出口總額3223.9億元,同比增長29%,增速居全國第一位,高於全國23.7個百分點。

“一年來,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所產生的紅利,極大促進了新疆對外貿易的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促進了新疆進出口貿易規模擴大。”柴利說,進出口額高速增長無疑是新疆經濟快速發展的“加速器”,也充分說明以向西開放為主的開放型經濟是新疆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今年以來,“疆電外送”第四通道電源項目在若羌縣開工,總投資約1000億元﹔國家能源集團哈密能源集成創新基地項目在哈密開工,總投資約1700億元……新疆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前三季度,新疆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同比增長6.2%,增速高於全國2.8個百分點。

“大型央企看好新疆發展的形勢和前景,大舉進軍新疆、投資新疆,對鞏固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提升邊疆安全和國家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孫慧說,特別是新能源裝機規模、增量均居全國前列,在支持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實現“雙碳”目標上作出了新疆貢獻。

增長的潛力,帶來了市場活力。前三季度,新疆規模以上工業民營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1%,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8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7.2%,增速高於固定資產投資11個百分點。

孫慧表示,這表明新疆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提振了社會對經濟形勢和發展潛力的信心,吸引了大量民營企業和民間投資的進入。

完成全年目標可期

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國內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自治區加快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強化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協同發力,正在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從今年三季度的經濟運行情況來看,應該能夠實現全年的預期目標和任務。”孫慧說,隨著四季度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實現,以及促進消費政策實施帶動服務業持續增長,將帶動三次產業均衡增長和全年目標的實現。

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是當前促進消費的一項重要政策。孫慧建議,要抓住政策機遇,制定大規模設備更新目標計劃,分步實施,進一步擴大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范圍,通過優惠政策帶動消費增長。

當前,新疆把能源資源作為新疆產業發展的重要依托,持續推進重要能源和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增儲上產,不斷提升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

孫慧認為,在當前發展階段,新疆還有很大的投資拉動空間。隨著央企在疆投資擴大,新疆能源及礦產資源開發將從採掘為主轉向落地加工,進一步延長產業鏈,實現工業化的優化升級。

“要持續圍繞制度創新加快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科學合理運行較完善的試錯容錯機制和人才引進機制,鼓勵高技術制造業,尤其是新能源電池、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自貿試驗區落地生根。”柴利建議,要在通關便利化、跨境物流、跨境結算、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外向型農業發展等方面投入更多的技術、資金。(高峰)

(責編:韓婷、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