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工到半自動再到智能化
新疆:水文監測完成“三級跳”
1米多長的遙控船從河岸邊出發,不到10分鐘抵達對岸,船上搭載的ADCP(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系統實時測量傳輸回河流斷面的流速、水位等數據,電腦平台上即時計算出河水流量等水情信息,相比傳統人工測繪船,安全性大大提升。
10月27日至28日,新疆水文現代化建設現場會暨水文業務培訓會在莎車縣舉行,與會代表實地觀摩了當地水文站點的現代化建設成果,交流學習、借鑒經驗,促進全疆水文系統加快邁入“3.0時代”。
水文監測模式從“1.0版”人工現場手動測驗,發展到“2.0版”半自動化傳統機械輔助,再到如今新技術新設備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規范化的迭代升級,一步步實現“有人看管、無人值守、巡駐結合”的現代化巡測管理模式。
在衣干其渡口水文站,奔涌的葉爾羌河在渡口河面寬近200米,這裡是葉河中游水量控制站,也是國家基本水文站。斷面水情監測數據,對下游縣鄉汛期防洪和周邊灌區農業灌溉等方面,都有重要決策支撐作用。過去,水文工作人員乘坐測繪船每隔數米放下流速儀等測量設備,手動記錄數據返回站點再上傳,往返河面一趟至少要一小時,水少時大船行駛中有擱淺風險,水大時河面波濤起伏更有安全隱患。
“無人遙控船保障人員安全,更多應用在未設置站點的河段,能隨時隨地快速監測水情。”喀什水文勘測中心副局長梁建輝說,目前各水文站點配備全自動纜車、全自動纜道鉛魚箱和“靈動水尺”等現代化儀器設備,實現河流主要斷面自動監測、自動報汛,水情信息報送間隔從4小時一次縮短至5分鐘一次,效能提升的同時大幅降低體力勞動強度。
在衣干其渡口水文站工作了近10年的郎新文回憶,過去說“水文工作苦”,因為水文站點很多設置在遠離人煙的河流出山口,長期駐站的人回家后“話都不太會說了”。即便在縣鄉附近的站點,老一輩水文人也大多經歷過汛期水情危急時,在河堤搭行軍床24小時值守監測水情的日子,夏季乘纜車橫渡洶涌河面、冬季涉水作業更是家常便飯。
如今,在莎車巡測基地的監測大屏上,可以隨時調取卡群水文站、衣干其渡口水文站、江卡水文站等6個國家基本水文站的現場監控畫面和雨水情信息,自動化監測設備每隔5分鐘反饋回實時數據。“有人看管、無人值守、巡駐結合”的巡測管理模式,解決了過去駐站模式耗人耗力、運行成本高的問題。工作人員動動鼠標就能遠程操控“靈動水尺”伸縮至河面,即時測量水位、流速並迅速計算出准確流量。無論汛期或日常,葉河上下游600余公裡的水情“盡在掌握中”。
“水文監測技術不斷更新迭代,新疆水文建設的升級空間還很大。”自治區水文局黨委副書記、局長王金魁說,全疆各地水文標准化建設、自動化應用水平尚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在站網布局、新技術新設備應用、數字模型研發上都需加大建設力度。而隨著加快數字孿生水利建設、構建“空、天、地”一體的水文監測體系等要求的提出,新疆現代水文體系“4.0版”“5.0版”更令人期待。(康顥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