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為推動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獻計獻策——
新疆:讓傳統非遺煥發時代新風採
十二木卡姆旋律悠揚,阿肯彈唱激昂有力,史詩《瑪納斯》傳承千年,麥西熱甫熱情歡騰,桑皮紙制作技藝讓美好生活躍然“紙”上……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証。新疆非遺資源豐富、形態多樣,是聯結民族情感的精神紐帶。
如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在近日召開的新疆政協月度協商座談會上,委員們圍繞“推動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主題,從不同角度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助力非遺在傳承保護中煥發新活力。
廣調研尋良方
推進非遺系統性保護
新疆作為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薈萃之地,在交流融合中凝結出眾多的非遺寶藏。
近年來,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新疆積極探索深入推進文化潤疆的有效路徑,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利用成果不斷豐富。新疆目前有非遺代表性項目5607個,其中3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94個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315個入選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在新時代,如何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成為一項緊迫任務。自治區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組織政協委員,先后赴浙江、江蘇以及烏魯木齊、阿勒泰等地走訪文化部門、非遺企業、非遺傳承人,深入座談交流,探尋非遺發展新路徑。
調研發現,非遺保護與傳承正面臨著一些制約因素,例如對新疆非遺發展歷程和保護傳承的梳理研究不夠,政策體系特別是產業發展政策還不夠完整系統,創新融合與產業發展不夠,傳承隊伍老化斷層現象突出等。為了加強系統性保護,自治區制定實施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提升了非遺保護法治化、規范化水平。
委員們建議,進一步加強機制和法規建設,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強化法律法規貫徹執行,逐步健全配套政策及非遺保護傳承工作機制。同時,還需在推動產業化和融合發展、暢通數字賦能和多元傳播渠道、加強與國際非遺保護組織的交流合作方面持續用力,守正創新推動非遺傳承保護工作。
非遺保護,關鍵在人。自治區政協委員、烏魯木齊市政協主席高培香經過專題調研發現,目前部分非遺傳承模式仍以“口傳心授”為主,傳承人呈現老齡化趨勢,傳承隊伍青黃不接。她建議拓寬人才培養渠道,探索高校推動非遺發展路徑,推進非遺技藝人才培養,構建互動教學模式,鼓勵支持傳承人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培育人才。加大非遺保護力量投入,解決非遺專干短缺問題,讓非遺煥發新活力。
“今年,新世界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竣工移交,新疆高校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本科專業在新疆藝術學院開設,可以預期,新疆非遺保護傳承與教育研究將迎來新的大發展。”自治區政協委員、民盟新疆區委會專職副主委尤江斌信心滿滿地說。
拓展非遺新場景
滿足群眾多元需求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不應局限於傳統的展示和傳承方式上,而應積極拓展與現代生活相結合的新場景。
“六星街裡還傳來巴揚琴聲嗎?阿力克桑德拉的面包房列巴出爐了嗎……”最近,歌曲《蘋果香》在網絡上廣受歡迎,使伊寧市六星街成為眾多網友心中的向往之地。六星街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成功入選全國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優選項目名錄。
“這正是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典范。”自治區政協委員、農工黨新疆區委會專職副主委江啟新表示,“非遺+旅游”的模式,能為旅游提供豐富的文化資源,將非遺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對於提高新疆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深入推進文化潤疆具有重要意義。
江啟新建議,豐富非遺旅游產品供給,支持引導非遺項目與鄉村旅游等業態的融合,打造一批非遺旅游示范區。同時,鼓勵將非遺元素融入城市休閑文化街區等,打造一批非遺特色酒店和主題民宿,並發展非遺旅游演藝創作,打造融入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和舞蹈的新疆文旅IP,實現非遺現代表達。此外,鼓勵非遺傳承人、非遺保護單位、非遺體驗場所與景區、旅行社合作,提供特色服務,推動非遺與文創產業相結合,為新疆文旅發展注入新活力。
自治區政協常委、新疆藝術劇院歌劇團國家一級演員孔都孜扎衣塔亞對此深表認同。她認為,應加大非遺的有形創意開發力度,促使其轉化為文化符號、文化景觀、文化用品等,實現品牌化傳承創新。以旅游賦能,將文化遺產資源轉化為休閑娛樂、節慶演藝等沉浸式體驗產品,增強文化遺產自身吸引力。
要進一步推動非遺與旅游、動漫、會展等多種業態相融合,通過舉辦“非遺集市”“非遺購物節”等活動,促進跨界融合、活態傳承,讓非遺扮靚各族群眾美好生活﹔遴選一批特色村鎮、街區,創新利用當地非遺資源,打造“一鄉一品”……委員們的寶貴建議,為新疆非遺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更好滿足群眾多元精神文化需求。
擁抱數字化
讓非遺煥發“年輕態”
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非遺的傳承與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如何借助數字技術的力量,讓古老的非遺煥發出“年輕態”,成為委員們關注的焦點之一。
自治區政協常委、新疆互聯網界聯合會副會長岳峰長期從事互聯網相關領域工作,對傳統非遺技藝與數字科技深度融合方面頗有研究。他建議,構建一個突破空間和時間限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網絡展示體系。依托互聯網和區塊鏈技術,構建一個集實物展示、虛擬體驗、在線銷售、收藏和增值服務於一體的互聯網展示銷售場景。同時,借助區塊鏈傳播效應,開發新疆非遺數字智能AI問答系統,提升新疆非遺數字化VR展示技術水平,通過數字技術創新應用,讓非遺變得更加生動,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他還建議,搭建新疆數字非遺博物館,利用數字化媒介進行非遺展示。同時,開發具有主角參與性的動漫游戲,通過網絡端進行傳播,還可以利用互聯網直播帶貨等新型傳播方式,擴大非遺影響力。
自治區政協委員、民進新疆區委會副主委洪春華建議,積極開展非遺資源調查,持續完善理論研究體系,推進非遺圖典及叢書出版工作。加快非遺檔案和數據庫、自治區級非遺保護專家庫建設,開發非遺APP等,對非遺進行數字化保護和傳承。
“建設新疆非遺數字博物館或數字平台,以數字展示形成非遺消費的多元化與互動化,以數字傳播推動非遺記憶的大眾化與融合化。”“通過抖音、小紅書等平台,推出‘非遺合伙人計劃’‘非遺帶頭人計劃’,讓更多人看見非遺、愛上非遺。”……委員們積極建言,推動非遺在數字化浪潮中乘勢而上,讓古老非遺在現代社會中找到新的生存發展空間。
委員們在月度協商座談會上集思廣益,為非遺的保護傳承注入了新動力。大家相信,隨著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新疆非遺將在保護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不斷煥發時代新風採。(張艷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