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把青春作業寫在祖國大地上
大學生深入基層參與社會實踐,能做什麼?做了什麼?學到什麼?又有何收獲?近日,在新疆師范大學舉行的2024年自治區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總結分享會上,青年學子們道出答案。
暑假期間,一批又一批朝氣蓬勃的大學生們走出校園、走向社會,深入基層,體察國情民情,參與社會實踐,增長本領才干,把青春作業寫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具體實踐中,寫在祖國大地上。
邊境線上鑄牢中國心中華魂
新疆農業大學學生伊麗努爾·木塔力甫和同學今年暑期走進哈巴河縣鐵熱克提鄉白哈巴村,在“西北第一哨”,與戍邊戰士共同升起五星紅旗。9月初,這面國旗被新疆農業大學國旗護衛隊帶到北京,贈送給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天安門國旗護衛隊鄭重地將其收藏至榮譽室內。
伊麗努爾·木塔力甫動情地說,踏上祖國邊境線,“中國”的概念才顯得那麼清晰,對“萬家燈火是因為有人負重前行”的感受才更加深沉。面向國旗高唱國歌,面向團旗重溫誓詞,“清澈的愛,隻為中國”“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鏗鏘誓言才更加真切。
對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生王依然來說,到高原走一段巡邊路,是終生難忘的經歷。今年暑期她和同學走進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克克吐魯克邊防連,跟隨戰士穿高山、跨河流、上陡坡,沿著邊境巡邏路,一直走到海拔4700米的中巴界碑處。
王依然說,當親手為界碑上的“中國”描紅的那一刻,心中筑起座座豐碑。今后將把“甘將熱血沃中華”的戍邊精神化作前行動力,努力成長為挺膺擔當的新時代好青年。
用心打造“行走的思政課”
“我們可以為當地做些什麼?”“如何讓學生在火熱的基層實踐中得到成長鍛煉?”“怎麼用好社會實踐載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帶著這些問題,新疆財經大學教師王璐暑假期間帶領61名師生赴霍城縣開展為期15天的社會實踐活動。
活動中,王璐和同學們來到薰衣草田,開展勞動實踐和鄉村調查,深入社區和學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為堅守邊防線31年的兵團四師63團護邊員朱國利夫婦創作人像繪畫作品。大家還走進政府機關、企業、景區等開展調研活動,並結合當地旅游資源設計49件文創產品和4條精品旅游線路,以親身體驗為當地文旅部門建言。
王璐表示,要緊扣時代脈搏,繼續用心用情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發揮實踐育人新功效,推進理論與實踐、教師與學生、學校與社會進一步融合,在實踐中激發同學們宣傳新疆、奉獻新疆、扎根新疆的熱情。
今年,新疆師范大學18個學院團委、555個團支部、16265名團員青年,通過各種方式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在哈爾濱市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証陳列館裡緬懷革命先烈、在井岡山了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軍民開展的艱苦卓絕斗爭、在喀什地區庫地邊境檢查站感悟家國情懷……同學們實踐的腳步走到哪裡,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陣地就建在哪裡。
新疆師范大學教師張銳已連續7年帶隊開展社會實踐。今年,他帶領同學們來到莎車縣亞喀艾日克鄉。活動中,青年學子為當地兒童講解人文、歷史、地理、科技等相關知識,把求知向上、勇敢追夢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心中。
“征途在星辰大海,潮涌於壯闊山河。”張銳豪邁地說,習近平總書記勉勵青年人要“自找苦吃”。趁現在,趁年輕,懷著對祖國的火熱赤誠之心,來一場追夢之旅吧。
基層一線閃耀青春擔當
7月,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啟動了“三下鄉”活動,同學們以青春之名,走出校園、走進鄉村,向農牧民宣傳農技知識,開展文藝演出,在農村廣闊天地裡實踐鍛煉。
該校學生王培蕊說,同學們在助力鄉村振興、踐行文化潤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團隊意識和創新精神,增強了服務社會、勇於擔當奉獻精神。
暑假期間,新疆藝術學院社會實踐團來到岳普湖縣,在果園化身主播開展助農宣傳,在鄉鎮為當地群眾進行文藝展演,在景區開啟直播推介大美新疆……該校學生麥菲娜難忘同學們和當地群眾共同揮動小旗高唱《我和我的祖國》的時刻。她說:“歌聲、國旗與笑臉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溫馨動人的畫面。”
新疆大學學生楊辰參加了自治區“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高校專項班,實地探訪自治區“九大產業集群”建設情況,真切感受新疆發展的蓬勃生機。楊辰說,將肩負時代責任,努力提升自己,扎根新疆、奉獻新疆,用青春和汗水為新疆發展貢獻力量。
自治區團委書記艾山江·艾塔洪介紹,今年自治區團委持續深化“三下鄉”品牌,結合“石榴籽祖國行”青少年交流活動,“走出去”“引進來”並舉推動實踐育人。全國共有478支社會實踐團來疆與自治區570支團隊一起走進天山南北田間地頭、城鎮社區、機關工廠開展社會實踐,感悟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實踐偉力,講好新時代邊疆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故事,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