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三代”用家鄉故事傳揚可可托海精神
“這座建筑始建於1957年,當時是可可托海礦區職工俱樂部,小時候我最喜歡來這裡,跟著大人學一種當時非常流行的舞蹈,上了初三我才知道這種舞蹈是迪斯科。”在可可托海地質陳列館,講解員譚勝利結合自己的經歷為游客講解。人群中,他的紅色工作服顯得很亮眼,真摯而動情的講述,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和贊嘆聲。
今年38歲的譚勝利是土生土長的可可托海人,爺爺譚啟業是一名礦工,父親譚長春是一名礦務民警。譚勝利從部隊退伍后回到家鄉,在新疆有色金屬工業集團稀有金屬有限責任公司礦區工作。2013年,該企業成立了新的旅游公司,將舊工廠修舊如舊,把阿依果孜礦洞、三號礦脈等礦區遺址改造為旅游景點,重點發展工業遺跡旅游和紅色旅游,譚勝利參與到礦區的旅游轉型中,負責宣傳和接待工作。如今,可可托海國家礦山公園已升級為國家4A級景區。
當時,講解員比較緊缺,有時譚勝利陪同游客到景區,就順便為他們講解可可托海的歷史。剛開始面對游客,他緊張到兩腿不停發抖。游客一提問,他隻能不停地用“咳咳”來掩飾緊張。“雖然之前我在部隊當過一段時間講解員,但並非科班出身,講解時心理壓力可大了,有時候沒講好,心裡很不是滋味。”譚勝利說。
“家鄉的故事,我一定要講好!”憑著一腔熱愛和不服輸的性格,譚勝利一有時間就去現場學習,用心觀察專業講解員的表情、動作,揣摩他們的講解方法和特點,還在網上搜索講解視頻、比賽甚至相聲類語言節目,融會貫通后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讓譚勝利難忘的是他曾經接待過的一位老年游客,這位老人年輕時曾在可可托海工作。在講解的時候,老人顯得很激動,一直試圖和他交流,但因為口齒不清,兩人對話有些困難。當他們走進阿依果孜礦洞深處,老人突然哼唱起譚勝利熟悉的歌曲《可可托海之歌》。剛開始老人只是小聲哼唱,后來聲音越來越大,歌聲在礦洞裡回響,周圍的游客都安靜地聽著,有人還偷偷拭去臉上的淚水。
“看著那位老人,看著四周安靜落淚的游客,我為自己是一名‘礦三代’而自豪。”譚勝利說,建設者們把自己的青春、智慧都獻給了這片熱土,他要把可可托海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隨著自治區大力發展旅游業,譚勝利有了很多參加專業培訓的機會。后來,他又參與了可可托海礦區體驗游的建設項目,充滿趣味的“尋寶之旅”向參觀者更好展現了世界級的地質博物館。
“這是雲母,反射性很好,有人說它像魔鏡。如果你問‘魔鏡魔鏡誰最漂亮’,你猜它會怎麼回答?對了,答案是導游!”在講解中,譚勝利的幽默風趣,不時引來笑聲和掌聲。
地質陳列館、三號礦脈、阿依果孜礦洞、地下水電站、87-66選礦廠……在愛國主義教育、紅色精神傳承和旅游業相融合的道路上,可可托海國家礦山公園快速發展。譚勝利如今已成為新疆可可托海北疆明珠旅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但在眾多身份中,他最喜歡的還是“可可托海講解員”。
“借助旅游,綠色礦山已成為父輩創業精神和工業遺跡的展示舞台。”譚勝利說,景區將依托紅色教育基地和自治區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兩塊招牌,推出礦區深度體驗類旅游項目,開發更多的產品和線路,向更多游客講好“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為國爭光”的可可托海精神。(賈春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