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四次援疆 他和學生的故事說不完
從2018年第一次踏上阿勒泰的土地,果程就與阿勒泰結下了不解之緣。6年間,他連續4次援疆,成為吉林省援疆次數最多、年限最長的干部人才之一。
是什麼吸引著果程一次又一次踏上援疆之路?
“是學生們謙虛有禮的一聲聲問好、是他們求知好學的眼神和積極向上的行動。”10月14日,果程對記者說,他和學生有說不完的故事。
果程是吉林省鬆原市長嶺縣第四中學一名英語教師,2018年8月20日,他第一次登上了吉林飛往新疆的飛機,作為一名援疆教師,來到吉木乃縣高級中學工作。
入校后,果程擔任高二和高三年級5個班的英語教學工作。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果程一有時間就埋頭研究教學方法。他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利用大量時間整合學習資源,制作易學易懂的教學課件,讓枯燥的語言符號變得生動起來,效果非常好。
“果老師會把英語單詞發音和生活中的日常事物聯系起來,讓我們看到事物就想到詞匯。”高一年級學生馬濤說,在果老師帶領下,同學們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不懼怕學習英語了。
針對大多數學生不愛動筆寫、不愛動腦記的問題。課堂上,果程加強對每名學生的關注和監督,希望他們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收獲更多知識。他鼓勵學生多發言,當學生回答完問題,他就給予褒獎。如果回答出現問題時,他在糾正的同時也給予積極鼓勵,讓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就感,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教學之余,果程悉心研究高考英語試卷,積極參與教研組集體備課、聽課、評課、學術教研等活動,和其他援疆教師舉辦公開課,與當地教師在研修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在他的指導下,青年教師楊文在阿勒泰地區“同課異構”活動中取得二等獎的好成績。
由於工作出色,第一次援疆工作結束后,果程在吉木乃縣教育局邀請下,2020年4月,又一次踏上援疆之路。
有了前期經驗,果程開始深入思考“如何讓學生更好學習英語”,他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注重與學生面對面溝通,更注重言傳身教。
作為英語教研組組長,他每周組織教研組成員參加阿勒泰地區聯盟教研活動,開展組內教研、組內公開課、指導教案書寫等,並為結對帶教青年教師指導教案設計、進行理論測試、指導高質量命題……
忙碌而充實,知足而感恩。果程說,援疆,讓他找到人生的價值,讓他有了展示自己的平台。2024年4月,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第三次援疆,果程被任命為吉木乃縣高級中學副校長,主抓英語組教研工作,同時承擔高三年級2個理科班的英語教學工作,通過三年與其他學科教師的配合,不少學生被“985”“211”“雙一流”院校錄取。
“第三次援疆工作結束后,想到當地孩子們一張張可愛的臉、不舍的眼神,想到教育局領導的真誠挽留,我最終又一次決定留下來。”果程說。
看到重返校園的果程,學生們又驚又喜:“老師,您真的回來了!”“老師,還走嗎?”“老師,我們很想您。”真誠的問候,讓果程鼻子一酸,這也更堅定了他要把援疆工作做好的決心。
在教學中,果程十分關注家庭困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高二(文一)班學生阿恩(化名)家庭經濟狀況不好,果程為她墊付了700元的伙食費,每年資助她2000元,直到阿恩高中畢業。
果程連續4次援疆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想到能為祖國邊疆做些事,我感到很自豪。我覺得教育工作很有意義,永遠無悔。”果程說。(記者 張婷 通訊員 胡俊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