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大巴扎景區:三個圈繪就民族團結“同心圓”

如今,國內外游客來到烏魯木齊,必打卡地之一便是烏魯木齊大巴扎景區,這裡集特色建筑、餐飲娛樂等為一體,五湖四海的游客在這裡匯聚,感受新疆人的熱情好客。
烏魯木齊大巴扎景區綜合服務中心承擔著景區的日常管理、綜合協調、規范化服務等。“我們中心用文旅融合的方式,通過打造文化交匯圈、共同富裕圈、各民族朋友圈這三個圈,繪就出民族團結‘同心圓’。”該中心黨支部書記馮堅說。
營造多元文化交匯圈
各具特色的店鋪裡,地毯、絲綢、銀飾等商品琳琅滿目﹔烤全羊、拌面、抓飯、切糕、特色水果,不斷刺激著游客味蕾﹔人流如潮的步行街上,新疆民族音樂悅耳動聽……“游客漫步在烏魯木齊大巴扎景區,感受到的是開放、繁榮、多彩以及多元文化的碰撞。”馮堅說。
景區內的新疆大巴扎步行街,每天都有兩場開街儀式,各類表演吸引游客駐足拍照。儀式最后,演員會邀請游客共同跳麥西熱甫。景區還有歌舞演藝、非遺剪紙、手工刺繡等活動,為游客帶來沉浸式體驗。和諧團結的氛圍充盈在大巴扎每個角落。
“各種活動的參與感和互動性,增強了游客娛樂體驗,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馮堅說。
馮堅介紹,在景區裡的非遺文創集市裡,有非遺展示、歌舞美食等,讓游客在游、逛、購、賞的同時,領略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春節、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我們都會推出不同主題的活動來營造濃厚文化氛圍,讓大家感受其中豐厚的歷史底蘊,不斷激發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認同感。”
創造共同富裕生活圈
烏魯木齊大巴扎景區現有商戶1443家,有漢族、維吾爾族、回族、哈薩克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等16個民族的商戶在此經營。作為烏魯木齊著名地標性景點,這裡日均客流量達5萬多人次,最多時達20萬人次。今年前8個月接待游客2100萬人次,同比增長29.1%。
如何讓“流量”變“留量”?
馮堅說,景區綜合服務中心積極創造各民族互嵌發展的商業環境,創新消費場景,各族群眾在這裡享受到旅游紅利,改變了生活。通過旅游促進就業、增加收入的例子比比皆是。
2019年,烏妮恰姆·努日麥麥提來到景區的阿凡提水果巴扎工作,每月平均工資5000多元,最高時月收入過萬元,她和丈夫努力工作,在烏魯木齊市安了家﹔亞森·喀唔孜在景區銷售馕和咖啡,每天都能賣出三四百份,收入比之前流動銷售時漲了不少……
“我們還開展了舒心服務帶動就業促增收活動,以政府引導、專業指導、企業參與的方式,對商戶和從業人員進行創業培訓,讓更多人吃上旅游飯、過上好日子。”馮堅說。
打造各民族一家親朋友圈
“景區裡,各族商戶相親相愛、互幫互助的感人故事數不勝數。”馮堅說,景區綜合服務中心通過“大巴扎之家”網絡平台,經常推送商戶們日常相處的溫馨一刻,打造了各民族親如一家的“朋友圈”。
商戶蘇來曼·麥麥提敏和張興健在景區相識,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平日裡,互相幫忙看店,為對方經營出謀劃策。逢年過節,兩家人也一定要聚聚。孩子們也都成了好朋友。蘇來曼的兒子高考填報志願時,張興健還當起了參謀,幫助孩子選擇理想的大學。
馮堅介紹,景區綜合服務中心還通過常態化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讓游客和日常經營的各族商戶,充分感受到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溫暖。
“今后我們將繼續打造文旅融合精品,積極發揮烏魯木齊大巴扎景區作為展示新疆旅游形象的會客廳作用,用旅游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馮堅說。(張小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