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守邊關且屯田
“風當戰袍沙作糧,地當睡床天當房,搭起帳篷擋風雪,鑽進地窩避寒霜……”70年前,一代兵團兒女從祖國各地奔赴新疆,扎根風頭水尾、屯墾天山南北,成為永不換防的兵團人。
從人拉肩扛到機車轟鳴,從寸草不生到良田沃野,從鹽鹼荒灘到戈壁明珠……如今,走過70載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紅色文化旅游火熱,農業發展成效顯著,團場面貌煥然一新,在天山南北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的屯墾戍邊史。
兵團“紅”
擦亮文旅招牌
就地轉業、鑄劍為犁、安邊固疆……70年間,兵團紅色文化已成為邊疆文化的鮮明底色。近年來,兵團立足紅色資源優勢、加大資源挖掘力度、促進文旅融合,擦亮兵團紅色文化旅游招牌。
走進鐵門關市革命歷史紀念館,一張大幅黑白照片映入眼帘。“這是1951年5月15日十八團渠通水時的珍貴影像記錄,照片上,意氣風發的王震將軍挽起褲腿,在水渠中激動地捧起清澈的渠水洒向空中。”鐵門關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副主任鄭琛賢介紹。
此后,十八團渠先后進行了3次大規模改擴建,現已形成長68.9公裡的主干渠,年引水量2.2億立方米,灌溉著兵團二師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55萬畝土地,更被親切地稱為“將軍河”。
鐵門關市革命歷史紀念館自開館至今,共接待游客69.5萬人次,已經成為兵團重要的紅色文旅地標和游客打卡地。
歷史因銘記而永恆,精神因傳承而不滅。一館紅星,映照輝煌歲月﹔輝煌歲月,銘記英勇事跡﹔英勇事跡,傳承紅色基因不朽精神。
在兵團十三師紅星軍墾博物館,烽火歲月、大業初創、燦爛紅星等展示內容沿順時針方向層層推進,全面展現了新星市前身部隊光輝的戰斗歷史、艱辛的創業歷程。
“復原的地窩子場景、舊水壺、木輪車……一件件帶著鏽跡的開荒工具就是訴說軍墾戰士人拉犁耕、開荒造田、建設團場風雨歷程的最好物証。”紅星軍墾博物館內,游客李鎮江由衷感慨。
鐵門關市革命歷史紀念館、十三師紅星軍墾博物館、五家渠市軍墾博物館……近年來,兵團加大紅色資源保護力度,堅持搶救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並重,已基本形成“一核一圈兩帶七區多點”的紅色旅游資源體系。
產業“旺”
走穩鄉村振興路
碼齊、裝箱、封口……在兵團二師22團3連冬棗裝運中心,裝箱工吳麗敏與工友配合得默契十足。初秋,正是豐收的時節,3連職工馮文勝的棗園內,冬棗個頭均勻、光亮,長勢喜人。“今年收成好,掙15萬元不成問題!”馮文勝說。
22團3連地處天山山脈的焉耆盆地,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是冬棗生長的優勢地區。去年,該連生產總值1.16億元,職均收入8.5萬元,是鐵門關市的“億元連隊代表”。其中,“大功臣”就是冬棗這一“甜蜜產業”。
“十分之一的土地貢獻了三分之一的產值。”22團3連黨支部書記胡世佳介紹,3連耕地接近一萬畝,冬棗年產值佔生產總值三分之一,所用土地僅為900余畝。
走進30團園3連富硒梨高產示范園內,一顆顆圓潤飽滿的富硒薄皮酥梨挂在枝頭,清新的梨香甜氣扑面而來。
“富硒梨是園3連的特色林果產業,得益於地理資源優勢,2023年4月,園3連獲評天然富硒土地認証,推動富硒梨走出新疆,去年職均年收入12萬元。”兵團二師30團園3連黨支部書記李彥軍介紹,目前連隊富硒梨總種植面積3400畝,總產量6000余噸。
今年4月,園3連以“梨”搭台,著力在文化旅游上下足功夫,陸續推出了“梨花節”“農民豐收節”等活動,累計接待游客2萬余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30多萬元。
得益於科學規劃產業布局,當下,兵團林果業已形成了南疆紅棗產業帶、天山北坡鮮食與釀酒葡萄產業帶,以兵團一師及四師為主要區域的蘋果、梨和核桃產業帶。此外,枸杞、沙棘等小眾、高附加值農產品也已集中形成優勢種植區。
“林帶千百裡,萬古荒原變良田。”曾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傳唱大江南北的《邊疆處處賽江南》,如今已成為現實寫照。
鄉貌“美”
提升職工幸福度
硬化后的泥土地干淨整潔,粉刷一新的圍牆繪滿了各式圖畫,房前屋后是自家菜園……2000年,康淑利跟隨河南支邊的大隊伍來到兵團二師30團園3連時,連隊容貌用“垃圾靠風吹、污水靠蒸發”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而今的園3連,一幅宜居宜業和美連隊新畫卷赫然呈於眼前。
速度賽馬、走馬、賽駱駝……新疆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農牧民體育場上,一場由兵團十三師與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聯合舉辦的兵地融合賽馬會正激烈進行。賽場上馬蹄飛揚,引來觀眾陣陣喝彩。
“這是兵團十三師與哈密市在兵地融合文化方面的合作比賽,除農牧民賽馬運動會,雙城馬拉鬆、籃球比賽等也正在籌備中。”新星市文化旅游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孫蘭玲介紹。
“兵團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談起連隊的改變,家住兵團二師27團8連蘇式倉庫舊址前的劉旦陽最有發言權。
1959年,劉旦陽從湖北黃梅支邊來到27團8連。“先住地窩子,后是草窩子,再后來住進了磚房、樓房。”劉旦陽回憶,從前存放馬匹、拖拉機的蘇式倉庫,如今也變成了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前來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
“連隊一天天淨起來、美起來,人氣也旺了起來。”27團8連黨支部書記趙宇霞說,還有一批批新“兵團人”紛至沓來。
“新疆適合年輕人闖一闖”,3年前,成芳芳跟隨父母來到新疆,看到廣闊發展前景的她,決心在這裡闖出一片天地。如今,成芳芳在連隊周邊開起了糕點房、扒雞店……生意做得熱火朝天,她也如願地成為連隊正式職工。
“成為兵團一分子,我很驕傲。現在,我也是扎根邊疆的兵團人了!”成芳芳說。(趙明昊 靳昊 孫金行 王夢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