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墾天山 功在千秋
七十載屯墾天山下,七十載彈指一揮間,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兵團人,在亙古荒原上開良田、辦工廠、興文化,以兵團精神和胡楊精神、老兵精神,打造農業優、工業強、文化興的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
科技賦能 勇做現代農業的引領者
從“軍墾第一犁”開始奠基新疆現代農業,到棉花全程機械化率98.6%,“中國碗”裡裝入更多“兵團糧”,一代又一代兵團人扎根邊疆,開辟了片片綠洲和萬頃良田,發揮了“農”為全國作示范的重要作用。
9月28日,在兵團第六師芳草湖農場的棉田裡,採棉機正在採收棉花。 李華北攝
又到棉花採收季。兵團第六師芳草湖農場的棉田裡白絮如雪,幾台紅色國產六行自走式採棉機穿梭其中,採摘、壓縮、打包一氣呵成。
“一台六行自走式採棉機一天能採摘500畝,相當於以往千人一天的採摘量。”芳草湖農場黨委常委、副政委曹森林介紹,“今年芳草湖農場棉花種植面積超過60萬畝,機械化採收率近100%,國產採棉機成為棉花採收的主力。”
科技帶來的不僅是效率,關鍵是農業技術現代化。在位於石河子市的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蘑菇湖現代節水農業示范基地,多種現代化農業裝備遍布田間地頭,實現了“墒情、虫情、氣候、苗情”的四情監測,管理人員通過遠程實時查看各環境參數數據及趨勢,科學決策水肥供給。
蘑菇湖現代節水農業示范基地使用大口徑管道“以管代渠”輸水。圖為展示設備,使用時各部分將在銜接好后埋入地下。人民網 李龍攝
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國內最大的節水器材研發生產和推廣企業,在全國范圍內累計推廣面積超過8000萬畝,還推廣到了17個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該企業將新技術暗管排水控鹽與滴灌水肥一體化相結合,對治理荒漠化鹽鹼化土地有積極作用。“這項技術可實現節水、節肥、控鹽、農作物增產30%。”新疆天業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總經理馬佔東說。
隨著精量播種、滴灌水肥一體化、機械化採摘等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戈壁變良田。即使在曾被認為是農業生產禁區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也建起了玉米高產示范基地,百畝田平均畝產1202.4公斤,千畝方平均畝產1002.88公斤,兵團首次在沙化土地實現千畝連片“噸糧田”的突破。
農業是兵團的基礎產業、優勢產業。兵團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5.5%,節水覆蓋率達到94.8%,高標准農田佔耕地保有量的80%,率先建成了全國農業節水灌溉示范基地、農業機械化推廣基地和現代農業示范基地。
產業升級 開創新型工業化發展新局面
兵團甫一建立,即白手起家建起了八一鋼鐵廠、八一面粉廠、八一制糖廠、十月汽車修配廠等現代工業企業。作為新疆現代工業的奠基者,兵團不斷優化產業結構,農產品生產和精深加工、棉花和紡織服裝、新材料、新能源和裝備制造等產業快速發展。
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南沿,大唐十四師昆玉100萬千瓦光伏基地200余萬塊光伏板在陽光照射下,匯聚成一片“藍海”。人民網記者 楊睿攝
進入新時代,兵團主動融入新疆“九大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服務業等七大主導產業、21條重點產業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新型工業化新引擎。
近日,兵團首批12.6萬隻鋁電解焊片電容器成功下線,作為電子線路中不可或缺的元器件,它填補了新疆電容器生產空白,標志著兵團電子新材料產業發展實現重大突破。
向綠而行是兵團大力培育壯大綠色低碳新興產業,拓展新型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賽道的重要步伐。
吐哈盆地“風光”資源豐富,是新疆新能源產業發展較快地區,新星市大唐三塘湖風電場就是其中標志性的項目。該風電場年計劃發電量達9.3億千瓦時,每年預計新增綠電4.4億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7.5萬噸。
“我們正在新建的紅山風電項目裝機容量為20萬千瓦,配套建設20MW/40MWh儲能設施,相當於給風電裝了一個‘充電寶’,保証穩定的電力供應,這也是今后新型儲能發展的方向。”該區域運維中心主任付丹說。
在石河子花園機場,一架新疆天翔航空學院的飛機緩緩駛過,該航空學院是一所專門培養運輸航空、通用航空專業人才的學院。人民網 李龍攝
在石河子市,聚焦低空經濟創新發展,全產業鏈布局已見效應。目前,石河子高新區“航空小鎮”集聚了新疆通航、天翔航院、天山雄鷹、西北航空職業技術學校等一批“鏈主”“頭部”企業和職業院校,為培育具有兵團特色的通航產業集群夯實基礎。
重大項目提速推進,智能工廠不斷涌現。1至8月,兵團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6%,連續4個月保持20%以上增長。
面對新的機遇挑戰,兵團立足推進工業大突破,加快打造現代化產業集群,不斷開創兵團新型工業化發展新局面。
春風化雨 建設先進文化的示范區高地
薩爾布拉克草原,國旗冉冉升起。
“小風天天有,大風埋人骨。60年來,邊防連換了二十幾任連長、指導員,魏德友卻仍然堅守在這裡……”9月底,石河子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趙艷在線上為新疆和兵團大中小學、職業院校師生講述了“七一勛章”獲得者魏德友的故事。
兵團九師一六六團中學的學生通過智慧黑板觀看“行走的思政課”。官航攝
這堂大課是“行走的思政課”主題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12名來自多個省區的英雄模范,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寫在天山南北、塔河兩岸。
為何選擇走進兵團?
具有光榮傳統的兵團,70年來形成了集紅色文化、中原文化、邊疆文化、軍墾文化等多種文化精髓於一體的兵團文化,滋養了一代代兵團兒女。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兵團這支肩負維穩戍邊國家使命的特殊隊伍為文藝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可克達拉的《草原之夜》、艾青的《年輕的城》、長在哨所旁的《小白楊》,是一個地方的文藝地標,也是一個時代的精神象征。豫劇《戈壁母親》、紀實文學作品集《戍邊人》、舞蹈詩劇《老兵故事》、話劇《萬方樂奏》等優秀作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把兵團人“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數萬裡,屯墾在天山”建設祖國、守衛邊疆的贊歌鐫刻在廣袤大地上,把優秀文化根植於各族群眾心坎上。
位於石河子市的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是以新中國屯墾戍邊革命歷史為主要研究及陳列內容的博物館。人民網 李龍攝
讓歷史走進當代,讓優秀文化得以傳承傳播,博物館不可或缺。作為全國唯一一座以新中國屯墾戍邊革命歷史為主要研究及陳列內容的軍墾博物館,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以1500余幅圖片和1400多件(套)文物實物為載體,全面展現了兵團人為推動新疆發展、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國家邊防作出的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自開館以來,共接待國內外來賓近千萬人次。
兵團擁有各級各類博物館、紀念館(陳列室)81座,眾多博物館、紀念碑,傳播紅色文化,告訴人們兵團“從哪兒來、到哪兒去”,從初心中獲得開辟未來的力量。
新時代新征程上,兵團認真履行黨中央賦予的職責使命,堅定文化自信,在建設美麗新疆、實現新疆工作總目標中再立新功、再創佳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