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院士經濟”撬動新疆高質量發展

2024年10月10日10:17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8月22日,張英澤院士門診在新疆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自治區中醫醫院)開診,這是新疆首家院士門診。之后每個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英澤都會定期在醫院坐診、手術、查房、帶教。這是新疆骨病患者的福音。

時光回溯到兩年前。2022年7月1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行”懇談會在烏魯木齊市召開,38位院士共謀新疆高質量發展大計,張英澤院士在報告中稱,骨與關節疾病是新疆的高發病,他要將成熟的微創技術在新疆進行培訓和推廣。

兩年時間,從願景到現實,折射出新疆近年來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人才強區戰略,充分發揮院士的技術引領和對產業的強大集聚效應,把院士“才富”變財富,依托“院士經濟”撬動新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把脈問診”提建議

眼下,新疆正處於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望人才,尤其是對高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院士與新疆,曾經相距甚遠,如今“鵲橋”高架,交往密切。

9月18日,自治區舉行“新時代新疆干部大講堂”,邀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圍繞“量子科技與現代化建設”作專題講座﹔

9月22日,自治區科技廳舉辦“院士大講堂”活動,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賈承造圍繞“石油天然氣及其勘探開發理論技術”作專題講座﹔

9月23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菊興等疆內外院士專家參與授課的自治區“緊缺戰略性礦產資源綠色高效勘查關鍵技術”高級研修班開班﹔

……

僅僅最近這幾天,一場場專題講座、研討交流、科普報告,走進高校、企業甚至田間地頭,現場聆聽院士授課不再遙遠。這主要得益於新疆逐步優化的科技創新環境,設立100億元人才發展基金、啟動“2+5”重點人才計劃……

“人材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院士代表著某個領域科技創新的最高水平,他們帶來的不僅是前沿技術、先進理念,更代表著某一領域發展的動力和潛力。

“這裡的羅布麻,種植面積大,有效成分高,產業發展大有可為,可以朝著功能性食品等創新產品方向加大研發,開發羅布麻中的有效成分,做成醫藥制劑等。”7月30日,在尉犁縣召開的羅布麻全產業鏈發展座談會上,聯合國國際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副主席、院士黃正明給出建議。

當日,“天山南北院士行·生態安全與生命健康”系列活動走進尉犁縣,來自全國各地的40余位院士專家經過深入調研后,圍繞尉犁縣羅布麻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尉犁縣是全國最大的羅布麻原產地生長區,現有羅布麻草場面積約160萬畝。近年來,依托羅布麻資源優勢,尉犁縣開發出了羅布麻茶、藥物、保健品、服裝等產品,加速羅布麻全產業鏈發展。但實現羅布麻產業提質增效仍需突破技術瓶頸。

“羅布麻產業已初步形成產業鏈,但在深加工層面,實現規模化生產提質增效方面還存在技術難題。院士專家擁有的智力資源正是我們需要的。”尉犁縣政協主席王波說,在座談會的基礎上,尉犁縣已經和黃正明院士達成協議,計劃設立院士協同創新中心,借助院士團隊的科技資源、人才優勢,探索推進羅布麻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羅布麻在大健康產業中推廣應用。

院士到新疆,圍繞某一產業發展建言獻策,或為企業發展支招由來已久。近年來,新疆借助“天山南北院士行”活動,吸引院士到新疆考察調研,同時結合企業需求及當地發展實際,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院士協同創新中心,實現院士團隊成果順利轉化,為地方經濟發展獻智出力。

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以來,“天山南北院士行”系列活動先后組織超過1000名院士來到新疆,針對新疆產業發展重大問題、難點問題和熱點問題開展200多個專題研究,提出500余條咨詢建議,為國家、自治區研究制定新疆發展戰略和相關政策提供了決策依據。活動中,院士還為新疆各族科技工作者、青少年、領導干部等作各類科技報告1000余場次,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作出貢獻。

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因事業而聚。一個頂尖的人才可以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

9月25日,走進伽師縣英買裡鎮英買裡村溫室大棚,濃郁的番茄香味兒扑鼻而來,一個個鮮紅的喀什紅水果番茄壓彎了懸挂著的枝條,預示著今年即將迎來大豐收。

“這可不是普通的番茄。”伽師縣南疆戈壁農業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浙江大學副教授黃琦說,它的品質好,營養高,雖然價格貴點兒,但市場反響很好。

因此,這個團隊大膽嘗試,擴大種植,從2022年的40多個大棚增加到今年的200多個,帶動當地400余人就業。

黃琦介紹,今年番茄商品果的產量預計超600噸,一半多已經被預訂了,主要銷往沿海城市。

在新疆南部的一個小村庄裡,竟然可以種出如此高品質的小番茄?這正是院士團隊“才富”變財富的真實寫照。

“一次偶然機會到伽師縣調研,發現這裡鹽鹼地面積很大,就想著能不能換個思路,採用無土栽培的方式發展設施農業,帶動當地農民增收。”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喻景權說。

2022年,喻景權帶領團隊在伽師縣嘗試採用無土栽培技術種植番茄,但很快又面臨新的問題:這裡的水鹽鹼重,無法用來灌溉。於是他就採用了MiST鹽鹼水淡化技術,通過先進設備將鹽鹼水淡化后進行灌溉。

“新疆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於形成較好的品質。再配合優質品種和先進技術,產品最終贏得市場認可。”喻景權說,今年8月在伽師縣挂牌成立了南疆首個涉農院士工作站,未來依托這個平台,將帶領團隊嘗試採用“鹽鹼水淡化+容器限根栽培”的方式在鹽鹼地種新梅、設施藍莓等,把新疆特色林果的種植潛力充分挖掘出來,真正實現為農增收。

“引進一位院士,帶來一個團隊,落地一批創新項目,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咨詢新疆工作站主任謝樹燕說,因此,我們對願意到新疆來的院士非常歡迎,努力用心做好服務。因為隻要院士來了,就意味著帶來了可能的發展機遇。

如今,和喻景權院士一樣,院士帶著研究成果在新疆落地轉化的場景在天山南北並不少見。

8月29日,在沙灣市老沙灣鎮李家庄村優質棉花新品種華棉702與智慧栽培技術集成示范田,一場由300余人參加的觀摩會正在進行。

“你看,這個品種的棉花大部分有5個瓣,說明它的產量相當不錯,還有配套的智慧栽培技術,節省成本,明年想試種一下。”沙灣市老沙灣鎮棉農李懷軍說。

華棉702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獻龍團隊培育的品種。

“優質品種配合智慧栽培技術可以實現棉花種植降本增效。”張獻龍說,新疆棉花高產、優質、機械化水平高,未來要實現更大突破就要考慮如何把成本降下來,也就是如何把水和肥降下來。這就需要工程技術和農藝技術相融合。

通過這種模式可以讓棉農足不出戶監測作物長勢、按作物生長需求進行澆水和施肥,還可降低棉花水肥管理用工成本80%以上,使用成本低於市面大多數同類產品。目前,該模式已在新疆推廣應用超過10萬畝,未來有望在新疆大面積推廣應用。

搭建高能級創新平台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新疆對院士這樣高能級的創新人才需求尤為迫切。

為吸引院士到新疆發展,新疆圍繞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優勢,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區位優勢,通過“一事一議”方式引進院士及其創新團隊,牽頭打造和布局一批高能級科技創新平台,開展煤炭產業全鏈條開發、石油石化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打造國際醫療中心等重大創新活動。

“新疆煤炭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天山實驗室依托新疆工程學院建立,對學院的發展、青年教師的培養都將產生積極影響,希望大家積極融入院士團隊進行課題研究,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8月2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工程學院名譽校長彭蘇萍為全校教職工講解天山實驗室建設方案。

天山實驗室由彭蘇萍院士團隊牽頭組建,以煤炭安全智能開採、煤炭清潔高效加工與利用、煤礦水資源保護與生態修復、煤炭與可再生能源融合、煤層氣資源勘探與高效開發為主要研究方向,助力新疆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建設方案已通過論証。

彭蘇萍院士是新疆通過“一事一議”方式引進的院士之一。

“實驗室由院士牽頭,並且依托新疆工程學院建立,這為學校實現科研強校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希望廣大師生搶抓發展機遇,積極參與。”新疆工程學院副校長冉進財說。

眼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韓德民牽頭建設的新疆國際醫療中心(新疆國際醫院)已進入關鍵時期,預計今年年底試運營。

該中心依托國內院士團隊和新疆醫科大學醫療資源,打造立足新疆、面向中亞及周邊國家的國際化、智能化新型醫療機構,旨在探索大眾醫藥健康服務的“新疆模式”,這種模式著重強調以健康管理為中心,而非傳統的以疾病治療為中心。

韓德民介紹,通過這種模式把國內最新醫療技術和國際前沿的研究成果進行落地轉化,最終把新疆國際醫療中心建成現代化、國際化、智能化的新型醫療機構。屆時將服務於包括新疆在內的我國西部地區、乃至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各族人民。

2023年7月25日,懷柔實驗室新疆基地揭牌成立﹔2024年3月11日,懷柔實驗室、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簽署共建懷柔實驗室新疆基地框架協議﹔2024年4月8日,自治區舉行會議,宣布懷柔實驗室新疆基地(新疆研究院)干部任職,自治區科技廳黨組書記王成兼任懷柔實驗室新疆基地(新疆研究院)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龍德任懷柔實驗室新疆基地主任。

懷柔實驗室新疆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自4月8日正式啟動運行以來,懷柔實驗室新疆基地已承擔相關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及2個自治區重點研發專項,同時聚集萬米深度多場耦合極端環境高效模擬、油氣數據共享和智能分析、頁岩油原位改質與綠色開發三個領域,布局建設重大基礎平台,正積極開展項目預研工作。

不僅如此,由兩院院士牽頭的新疆智能裝備研究院、新疆棗產業發展研究院相繼落地新疆……

自治區黨委組織部人才工作一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依托院士及團隊資源,搭建高能級創新平台,帶動產業發展的同時能夠傳幫帶一批本土人才,進而帶活全社會的創新動能,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院士經濟”已然成為新疆產業創新發展的助推器,為新疆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磅礡動力。(謝慧變)

(責編:陳新輝、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